在這個自媒體發達的時代,不管是小紅書、知乎、微博等各大平臺,都涌現出一大批“億萬富翁”,在各大平臺談論著自己獨立自主的婚戀觀和婚后財產觀,然而這一舉動,無形中給很多家庭帶來更多焦慮。

有個女博主談論自己年入百萬,在教女性如何靠自己掙錢、創業,當我看到這個視頻時,第一反應就是在制造焦慮,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我認同,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

這就導致越來越多的女性以為要擺脫焦慮,唯一的辦法就是掙錢,創業,自己只要年入百萬就不會有焦慮了,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老公爸爸媽媽家3套房,市值1000萬,公公退休金每月6500元,婆婆未退休年薪稅后25萬,他們開30萬車子,老公年薪稅后35萬-40萬,而我由于備孕在家,目前全職,我們在我們所在城市付了首付買了房子,全款228萬,月供5700元,一輛36萬的車子,我不知道這個條件是好是壞,但是我也和正常女性一樣,感覺到很焦慮。

我嫌棄老公掙得太少了,有貸款,還有馬上未出生的孩子,想到這些已經很焦慮了,但是當我看到小紅書人人都是“億萬富翁”時,我更焦慮了,我開始鞭策老公上進,開始像瘋了一樣讓他天天掙錢,只要他在公司掙錢,我才踏實。

直到終于他爆發,他覺得我已經對錢的認知被小紅書帶跑了,事后我確實冷靜地思考了下,我真的過得不好嗎?確實也沒有買不起,過得日子也不是緊緊巴巴的,更何況我老公也只是94年,我是不是真的太苛刻了,我是不是真的只把他當做掙錢工具了?

我的隱形的焦慮是自己給自己的,而把這些莫名的焦慮帶到了家庭,反而讓大家都不爽,所以停止焦慮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我并不是斥責現在傳播焦慮的人,而是在讓大家擦亮眼睛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少刷劇,少在各大平臺找共鳴,把這些時間用在提升自己身上,不管看書還是學習,甚至是找個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比如一種樂器、繪畫、瑜伽、插花、烹飪等。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價值觀中去評判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一有問題就找人去問自己應該怎么去做,這樣會大大減少焦慮。

像我的解壓方式,就是用文字寫下來,文筆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想法可以用文字抒發和發泄,每個人對一件事的看法千萬種,不論對錯都是自己的看法,當然我也不是在平臺上找共鳴,因為我知道,每個家庭都不一樣,焦慮的點都不一樣,但是總有人和我一樣,受身邊外界影響導致的焦慮。

所以,凡事先把自己看明白了,自己有自己堅定價值觀的時候,再去參考網上人的意見,這樣才能取長補短,相信你的家庭也會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