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創(chuàng)業(yè)故事案例及啟示感悟(創(chuàng)業(yè)故事案例及啟示 )
誠信的誠指的是待人真誠,童叟無欺:信指的是信守承諾,言必行,行必果。誠和信是為人處世立身之本,更是做人的起碼要求。誠信不僅能夠折射出一個人的最本質(zhì)特征,也是商人和創(chuàng)業(yè)者的立足之本,發(fā)展之源泉。
如果商人或創(chuàng)業(yè)者失去了誠信,那么就意味著將在以后的商業(yè)活動中寸步難行。在古時候,很多商鋪大門兩邊總會掛著“誠信招徠天下客,無欺譽攬萬人心”的對聯(lián),寓意著只要以誠實不欺的態(tài)度招來天下之客,就會客似云來,生意滾滾。
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晉商之所以能夠成為古代第一商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在義與利的問題上,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行為原則。晉商嚴格奉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經(jīng)商宗旨,反對以卑劣的手段騙取顧客錢財,要求自身“利信義出,先予后取”。
古時候一名山西商人在嘉湖一帶經(jīng)營糧谷生意。有一年當?shù)赜錾洗鬄幕?不少伙計都建議他把之前囤儲的糧食去賣個好價錢,可是這個商人卻說:能幫助百姓渡過災荒,生意才會是大利。于是,他不但將自己囤儲的糧食減價出售,還用大量私人錢財開設粥棚救濟災民,贏得了嘉湖一方百姓的贊譽和信任。日后此名商人的生意自然也日漸興隆。
晉商在經(jīng)營中堅持“以義取利,為義讓利”的原則,對待其他商家他們會保持公平競爭,也會保持相互支持與關照。特別是對那些跟自己生意上有來往的合作伙伴,他們都會竭力維持,哪怕明知道跟對方做生意一時不賺錢,也不會馬上分道揚鑣、中途絕交。萬一合作伙伴不幸倒閉,晉商自己的債務收不回來,他們會聽之任之,只當是交了學費。
民國初年,包頭楊老五因生意周轉(zhuǎn)借了晉商喬映霞6萬兩銀子,因為后來楊老五生意破產(chǎn),喬映霞只是讓他磕了一個頭就給了卻此事。還有大順公絨毛店借了喬映霞1000個大洋,在其生意失敗后,后來喬映霞要了一把斧頭和一個籮筐,就這樣兩清了。
最讓人感動和敬佩的是山西大德通票號的一段往事。從清末到民初,由于社會動蕩,戰(zhàn)亂不斷,社會經(jīng)濟低迷,大多票號都處于將要歇業(yè)倒閉的邊緣狀態(tài),其中包括曾經(jīng)資本實力雄厚的大德通票號。經(jīng)歷完1930年的中原大戰(zhàn)后,大德通票號更是危機重重。當時山西曾自行發(fā)行過一種鈔票叫晉鈔,隨著軍閥閣錫山落敗以后,晉鈔出現(xiàn)大量貶值,最后25元晉鈔才能兌換1元新幣。
這其實也是喬家銀號東山再起的一次絕好機會,原本可以拿晉紗去支付別人的存款,趁機撈取一筆不菲的財富。但喬家沒有這樣做,而是把多年積累起來的老本都投入到給百姓兌付存款之中,這是喬家做的最大一次賠本買賣。經(jīng)過這次折騰,對于原本就在困境中掙扎的喬家更加是致命打擊,最終造成30萬銀兩的虧空。
兩年之后,有著80多年歷史的老字號大德通無奈之下歇業(yè)了。喬家作出這種舍生取義的決定,并沒有一時沖動,而是在踐行一個商人應有的良心之舉。當時喬映霞曾對著喬家子弟這樣說:就算是我們銀號為此而倒閉,喬家人也不會淪落到無衣無食的處境,但對于那些百姓儲戶來說,如果對著他們做出昧著良心的不管不顧,奪去的將會是他們的身家性命,兩者相比,孰重孰輕,不言自明。?
晉商喬家這種“為義讓利”的寬闊胸懷,相比之下。足以讓許多當代商人無地自容。
二、不肯認錯的“暴君”
美國的冰淇淋大王卡維爾,在他50多年的用心經(jīng)營下,所經(jīng)營的冰淇淋店已有1000多家了,他的這些分店散布在美國和世界各地,每年的銷售金額超過10億美元。
然而有一次,卡維爾卻站在了被告席上,他的一間冰淇淋店把他給告了。卡維爾被指控為暴君,因為他對自己所有連鎖分店都要求嚴格規(guī)定繁瑣的質(zhì)量標準,一旦有員工或分店店長違反規(guī)定,他就會毫不含糊地給予處罰。
在被告席上,卡維爾始終堅持己見,他堅持不認為自己有什么錯,他說:“我就是要管好他們。只要有一個孩子吃了我們的冰淇淋中毒,我們辛辛苦苦用50多年時間發(fā)展起來的生意就會毀于一旦。一個蛋卷本來應該放上3.5盎司的冰淇淋,可是如果有的分店一心為了賺錢,只放3盎司,一旦讓買冰淇淋的孩子知道給的不夠分量,我們就會失去一個顧客。孩子們在吃慣了我們的冰淇淋后,現(xiàn)在他們只要吃了一口就能辨出核桃冰淇淋所含的核桃分量不足。”
最后,卡維爾斬釘截鐵地說:“如果我要是這樣欺騙顧客,我在這一行就維持不了50年!”結(jié)果這場官司足足打了9年,最后法院判卡維爾無罪。
做生意的人經(jīng)常會缺資金、缺關系、缺人才,這很正常,但是缺什么都可以想辦法去搞掂,唯獨缺“德”不行。
三、“曹大把”的生意之道
武昌的曾樣泰雜貨店是1884年開業(yè)的老字號,歷經(jīng)過三代人,從一個毫不起眼的小攤販,做到了武漢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雜貨店,而且同時開設了機米廠、槽坊、肥皂廠和錢莊等實業(yè)。這個雜貨店的創(chuàng)始人叫曹南山,人們卻叫他“曹大把”,為什么有這樣一個名字呢?
曹南山從小家里就很貧窮,在他十二三歲的時候,就開始了去街上叫賣蠶豆。他小時候在私整里面讀過幾天書,知道做人要以誠相見。因此當別人買他的蠶豆時,他從來不像其他小販那樣斤斤計較,唯恐虧損,總是大把用手抓給顧客多一點點,這樣反而微利多銷,博取了顧客的信任,所以獲得一個“曹大把”的綽號,也從此有了一點兒小小的名氣。
隨著年齡的增長,資本和經(jīng)驗的積累,曹南山相繼又經(jīng)營了干果和水果生意。因為曹南山為人正直、買賣公平、以誠待人,所以深受新老顧客的歡迎,生意自然蒸蒸日上,經(jīng)營規(guī)模也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他的生意從拿著小小的提籃做起,后來變成了挑擔,最后又從挑擔發(fā)展到擺貨攤,生意也越做越大大,也越做越好。
到了1884年,曹南山創(chuàng)立了曹樣泰雜貨店。生意雖然做大了,但曹南山經(jīng)營的原則從來沒改變過。同樣還是以“誠”取信于顧客,以“誠”服務于顧客。力求貨真價實、買賣公平、信譽至上。
曹南山尤其重視把好進貨這個關口,從來不進次貨假貨。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原料,他都會精心篩選和考察研究,以保證貨品質(zhì)量。為了讓店里腌制的威鴨蛋味道鮮美,每年春天他都要派人到沔陽沙湖去收購鴨蛋,因為沙湖當?shù)厥a(chǎn)田螺和一種特殊的水草,鴨子吃了這些飼料所生出來的蛋營養(yǎng)豐富,做出來的味道自然可口。對于花生、瓜子等商品,他不遠千里去到沙洋、葉家州等產(chǎn)地收購:對于木耳、黃花菜等土特產(chǎn),就會趁出新時節(jié)收購。
這樣下來不但采購成本相對低廉,而且貨品上等、新鮮,使得曹樣泰雜貨店里的貨色比同行好,售價較同行低,因此信譽日增。
后來,曾樣泰雜貨店意外被一場大火燒得個精光,但曹南山籌錢重新開店后,生意依然紅火,并很快就還清了債務,后來,發(fā)展成為了武昌最大的一家雜貨鋪,還相繼辦起錢莊、肥皂廠、米廠等實業(yè)。
曹南山做生意其實也沒有什么訣竅,就是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四、“肉刀斬鞋底”
老一輩的杭州人都知道“頭頂天,腳踏邊”這句話的意思,“天”指的是天章的帽子,“邊”指的是邊福茂的鞋子。邊福茂是杭州有名的老字號,許多國家領導人和名流都曾在該店定制過布鞋。此外,邊福茂還有一個“肉刀斬鞋底”的故事也很出名。
清朝道光年間,在杭州長慶街王老巷一家茶館的門前,擺有一·個鞋攤,鞋攤的主人邊春豪是個制鞋高手。他的鞋攤不但接受來料加工,為附近的居民納鞋、制鞋,也自備原料做成布鞋向過往行人銷售。
為了做到貨直價實,邊春豪決定全部用新布做鞋底。消息傳出后,大家都不相信,因為就是母親為出遠門的孩子做鞋子,也舍不得用全新布。有一些顧客就去攤邊探聽虛實、看個究競。
邊春豪看透了這些顧客的心思,心想機會來了!于是就主動上前給他們介紹說:“這些鞋底用的是全新龍頭粗布,穿上結(jié)實耐磨,鞋幫穿不壞,保證您鞋底磨不穿。“有一位顧客見邊春豪這樣說,就譏笑著反駁道:“鞋底表面是新布,不用你說,我已經(jīng)看見了,但里面的是不是全新布,那就只有你知道了。”
這時圍觀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家都想看個究競。邊春豪見狀向眾人大聲說道:“我制作的鞋底。確實從面到里,全部使用的都是全新的龍頭粗布,如果顧客不信,我愿割開鞋底當眾驗看。”于是,邊春豪找來切肉刀當眾剖開了一雙鞋底。讓大家目瞪口采的是,鞋底的材料確實為全新布。圍觀的顧客們當場就紛紛購買這種全新布做鞋底的布鞋。從此,“肉刀斬鞋底”的故事廣為流傳,邊福茂的鞋攤因此名聲大振。
“肉刀斬鞋底”雖是營造聲勢,但更是誠實經(jīng)商的展示,否則,邊福茂怎么在當年能那么生意興隆呢?
五、“戒欺”的堂訓
在胡慶余堂,有一個胡雪巖親手寫的“戒欺”二字制作成的橫匾,高懸在店堂大廳醒目的地方。說到這個“戒欺”的橫匾,還有一段聞名遐邇的故事。
一次,胡慶余堂的主打藥品“虎骨追風膏”沒得賣了,顧客意見很大,于是掌柜余修初就把專管藥材采購的鄒文昌找來問是什么原因。鄒文昌說:“虎骨追風膏”的主要原材料是虎骨,虎骨這個貨源一時斷供,所以他建議改用豹骨。余修初一聽,這怎么行呢?你這不是想砸了胡慶余堂這塊招牌嗎?余修初堅決不干。
“做生意要懂得變通嘛,我們用豹骨暫時代替,先滿足一下顧客需求,等以后虎骨正常供應了,我們就馬上就換回虎骨。不然現(xiàn)在沒貨供應顧客會把咱們胡慶余堂看扁的。”鄒文昌拿出胡慶余堂的信譽來說事。見到余修初的思想有一點兒動搖了,于是趁熱打鐵道:“豹骨的藥效也差不到哪里去,一般顧客是感覺不出來的,只有你知我知,別人絕對不知道。”
?聽完他這么一說,掌柜余修初妥協(xié)了,于是就由得鄒文昌用豹骨生產(chǎn)出了假的虎骨追風膏。后來當胡雪巖知道此事后,感覺非常氣憤,認為鄒文昌這樣做使得胡慶余堂的聲譽受損。
胡雪巖把藥店所有伙計都叫齊了過來,當眾把鄒文昌罵了一頓然后辭退,并當場寫下了“戒欺”堂訓。之后胡雪巖還給胡慶余堂的書房取名為“耕心草堂”,用意是:不但要耕田耕地還要耕心田,只有常耕心田,邪念、欺騙這些雜草才不會滋生,才能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商人。
因為“戒欺”的堂訓,從此胡慶余堂的伙計再也不敢有一點欺騙顧客的行為了,在口碑信譽的日積月累下,胡慶余堂得以成了聞名天下的老字號藥店。它與北京的百年老字號同仁堂南北交相輝映,深受廣大顧客的信賴。胡雪巖本人也因此贏得了“江南藥王”的美譽。
時至今日,胡雪巖所制定的這些經(jīng)營規(guī)則,仍被胡慶余堂的后繼經(jīng)營者們認真連守。而胡慶余堂“戒欺”的堂訓還被現(xiàn)今的國藥界譽為藥業(yè)座右銘。
誠信,其實包含了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誠實經(jīng)營,另一層意思就是要講信用。誠是本,信是表:誠是因,信是果。古今中外,成功的商人都認為誠信不欺是經(jīng)商能夠長久取勝的根本原因。他們認為經(jīng)商要以道德信義為標準,商業(yè)信譽高于經(jīng)商本身的目的一贏利。
?
#廣州頭條##清遠頭條#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nèi)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wǎng)絡資源。如若本站內(nèi)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