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的尸體都去哪了?清理戰場都是怎么樣清理的?
說說濟南戰役。老人在世時說過的。他們部隊是從洪家樓天主教堂方向攻入濟南城的,他請楚地記住了教堂。打完仗后是雇老百姓埋尸,一具尸體給多少小米,老百姓用驢車拉走,馬車也有,少。開始是把尸體搬上車,鋪兩三層就拉走,多了不好封車,因為尸體七形八狀的,這時現場的八路就記帳了。開始本份,是埋。后來有聰明人,帶來桿子,把尸體立起來裝車,裝的多,然后,拉到小清河邊,倒入河中,漂下去。那時河水比現在大的多。。然后,下游就是解放區,現在的高青、廣饒縣等等,舉報到濟南了,沿河全是尸體,只有等水沖進渤海灣
衡陽保衛戰打到1944年7月16日的時候,第十軍已是死傷慘重:預備第10師傷亡90%、第3師傷亡70%、第190師只余400人,而配屬給方先覺指揮的暫編第54師只剩下一個營的兵力。在正南和西南方向的山地上,日軍雖然奪取了第一道陣地,卻也付出了慘重代價,用“尸橫遍野”這個詞毫不為過,而緊急撤至二線陣地的第十軍各部,也無時間無可能帶走戰友們的遺體。
第十軍最有效果的戰場發明就是“方先覺壕”,它的加強版是在陣地前的外壕中,自一半高的位置布下鐵絲網并掛上鐵刺猬,所以沖鋒的日軍一跳下去就被暗器所傷,又被鐵絲網纏住無法隱蔽,而此時中國守軍則摸近投彈,壕內日軍大半被炸死。不過也有后遺癥,就是日軍的尸體會逐漸填滿壕溝,成為后續部隊逾越的通道,因此在激戰時分,沒有哪一方會考慮尸體的存在。
日軍沖上高地后會尋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壘建戰斗工事,以防被第十軍的機槍掃射和進行對射,而遺棄的守軍尸體就成為最后的材料,第十軍工兵營老兵梁岳昆在戰后曾經回憶張家山的戰斗:“子彈打在人身上的聲音肯定是跟磚石不一樣的,被打成蜂窩的尸體有戰友的,也有鬼子的,但是還是戰友的多”。
抗日老兵梁岳昆說:“后來一想,就覺得對不起戰友,人都死了,還要被打好多槍,一想到這事,眼淚就忍不住,但當時陣地上都是尸體,也找不到別的東西了,那年夏天的張家山,不敢想”。由于是鬼子進攻我軍防守,陣地一點點被攻克和蠶食,第十軍部隊被迫一步步后撤,所以在這方面第十軍確實比較吃虧。
衡陽保衛戰雖然歷時47天,但并非天天都在打仗,由于需要補充彈藥、物資和人員,期間日軍實際上共發動了三次總攻擊,前兩次攻擊失敗后,都會停下來進行整補。比如第一次總攻是6月28日開始的,打到7月2日深夜只占領了少數外圍陣地,傷亡卻高達5000余人,平均每天損失1000人以上,并且炮彈也快打光了,于是第11軍司令橫山勇叫停了進攻。
在停戰間隙,日軍就會派人去陣地前搬運尸體,以便弄回來集中火化,這些“搬運工”是不帶武器的,出于人道主義精神,第十軍自然也不會射擊。同樣,我方也會抓緊時間清理陣地上的戰士遺體,鬼子也不會開槍開炮,畢竟他們的搬運工們仍然在我方的火力范圍之內,這也是戰場上的約定俗成,但是新的戰斗一打響,所有這些事情又重新歸零。
主攻張家山陣地的是日軍第116師團黑瀨平一大佐的第133聯隊,這個甲級師團的三個步兵聯隊都被加強到4000人以上,黑瀨聯隊在炮火的掩護下以中隊級為單位輪番發起百人級沖鋒,在“方先覺壕”之前棄尸累累。該聯隊先后有五任大隊長、十一個中隊長斃命陣前,打到最后衡陽城破時,第133聯隊殘余官兵不足300人,基本就是被泰山軍剔成一副豬骨架。
每次陣地丟失,負責張家山防守的預備第10師都會出動部隊在夜里反擊,打到后來預10師已無兵可派,于是前文所述的軍直屬工兵營兩個連奉命馳援,7月17日組織夜襲以恢復陣地。暗夜里山上伸手不見無指,雙方士兵經常被腳下的尸體絆倒,工兵們只能靠摸軍裝來辨認敵我:棉布軍裝是自己人,卡其布就是鬼子,如此殺到天亮時分“伏尸沒脛,陣地上已無可插足之處”。
然而天亮也就意味著日軍的空地火力繼續來襲,所以是沒有條件清理尸體的,工兵們必須隱蔽起來躲避火力殺傷,7月的衡陽酷熱難耐,一些不及清理的尸體很快腐爛,對兩軍士兵的意志力都是極大的考驗,紛紛稱之為“灼熱的地獄”。毫無人性的日軍,因為久攻不克還曾經多次使用毒氣,使戰場上的情況更加慘不忍睹。
其實城外鬼子的日子也不好過,當時中美聯合航空團大致掌握了制空權,每天均以戰機支援衡陽戰場,所以在不發動進攻的時間里,日軍士兵都得貓在交通壕或者洞穴里,黑瀨大佐的隱蔽部下面,就有第十軍來不及帶走的戰士尸體,日本人也僅僅是在上面鋪了一層土。戰爭的殘酷,遠超我們今天的想像,日軍在衡陽傷亡數萬,第十軍犧牲7000,戰場上的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1944年的衡陽保衛戰第十軍是虎頭蛇尾,而最漂亮的防御作戰其實是1941年底的長沙守城,當時的方先覺還是預10師師長,兩天兩夜硬頂日寇精銳第3師團,終于讓敵人掉頭而逃,尸體也來不及仔細處理。第十軍轉入追擊后,薛岳和參謀長趙子立從岳麓山下來,乘車視察戰場,在八角亭看見大批日軍尸體,趙子立慨然:“不是萬不得已,日軍不會扔下尸體,都會聚在一地焚燒,可見逃得狼狽”!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