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既沒有體力也沒有能力更沒有權力來挖地窖

現在的生活,人們感覺冬天被凍死是很遙遠、甚至不存在的事情,畢竟有暖氣、空調和火爐、火炕,出外有棉衣、棉鞋,甚至都不下車,怎么會凍死人呢?

說出來你別不信,在古代,凍死人,這是個常有的事兒,不信你仔細看下去!

古代窮人為什么不挖地窖避寒?這話說起來,就有點“何不食肉糜”的味道,如果古代窮人有能力挖地窖,不說一定能撐過冬天,至少死亡率也會大大降低,古代很多窮人不挖地窖避寒,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很多窮人沒有能力挖地窖。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古代窮人為什么容易在冬天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按照現代科學的解釋,就是氣溫越低,身體里的熱量就越容易散發,熱量散發后,身體的體溫就會下降,當身體體溫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身體機能就會衰退,最終導致死亡。

所以古代窮人在冬天容易凍死,是身體熱量無法保持而導致的,要保持體溫通常只有兩種辦法,一種辦法是防止熱量過快散發,手段就是保暖;另一種辦法是增加熱量的攝入,手段就是多吃些高蛋白食物,比如肉食。

首先在古代來說,保暖手段并沒有我們現在這么多,棉花是在宋代以后才傳入的我國,在宋代之前,很多時候窮人到了冬天就只能將草搗軟,夾在衣服之中來防寒,而富人則可用動物皮毛做的大衣來防寒。

窮人即便到了冬天,身上能穿的往往也很少,在杜甫那句著名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中,所謂“凍死骨”,就是形容窮人在冬天穿的很少,在路邊被凍死的慘狀。

在冬天,雖然生起一堆炭火,圍坐在旁邊烤火能起到保暖的作用,但窮人也沒有錢買炭或是柴火,通常只有家境好些的人家才會去買炭火或是柴火取暖,烤火取暖這個手段,對于很多窮人來說也是不現實的。

其次在熱量的攝入方面,古代的窮人在這方面就更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即便在平時來說,古代的窮人能吃上白米飯就算很不錯了,到了冬天那里來的肉吃呢?這方面越是富有的人才越有優勢,有錢的話自然能買到不錯的肉食,身體熱量攝入的多了,體溫就自然能保持。而窮人到了冬天往往連飯都吃不飽,那能奢望肉食呢?

所以,古代的窮人到了冬天,與其說是凍死,不如說是因凍餓而死。

在明白了這些問題后我們再說說地窖,地窖在北方來說又叫地窨子、地坑,就是在地下挖出一個洞,到了冬天的時候人可以居住在洞中來防寒,其原理就是利用土地的熱惰性來達到保暖、蓄熱的效果。

其實人類用地窖來防寒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就學會了穴居,最早是找個天然的山洞居住,后來不少人類居住到了平原后,也采取了挖地窖的居住方式,所以古代的窮人其實是會挖地窖的,他們也不傻,也知道挖地窖的好處,但明明知道地窖的好處,很多窮人還是不會去挖地窖,主要還是受到了條件的限制。

首先,挖地窖是個重體力活,但對于古代的窮人來說,他們最缺的就是體力,平時的主要力氣自然是用在種地或是其他的正常生產活動上,只有在有余力的情況下才會去挖地窖,但即便是用上了所有的力氣,能吃上飽飯就不錯了,極少有人能有多余的力氣去挖地窖。

我們在歷史上經常聽說的一些盛世,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表面聽起來是個不錯的時代,但實際上當時的百姓也只是解決了溫飽而已,盛世都是如此,就更不用說其他時期了,古代百姓在大多數時候連溫飽都無法解決。

再說說挖地窖的工程量,就拿現在來說,通過現代技術開挖一間地下室通常也要半個月的時間,而這樣的工程量放在古代,只是靠窮人自身的體力,所需要的時間就只能更長,窮人長時間無法解決溫飽的情況下,通常也沒有余力去開挖一間地窖了。

其次是土地的歸屬問題,即便有足夠的體力來完成一間地窖的開挖,其實也不能隨便開挖,在古代來說,土地通常都是有歸屬的,而很多農民實際上是沒有自己所有的土地的。

這種情況放在盛世時期還好,通常那個時期農民通常有一些土地,而到了一個王朝的中后期,往往土地兼并現象十分嚴重,絕大多數農民都成了無地的佃農。

如果土地不是農民自己的,農民還在土地上開挖,那么開挖行為就很容易遭到地主的阻攔,甚至有時候在剛剛開挖的時候地主也不會阻攔,而是等到挖好了以后再宣稱對土地的所有權,所以呢?費了半天力氣挖出來的地窖,結果還是別人的。

通常人也不傻,既然挖出來了也不是自己的,誰還會去開挖地窖呢?

最后是土質問題,地窖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用于儲存食物的地窖,這樣的地窖要求較低,只要人能夠自由出入即可;另一種就是用于居住的地窖,而這樣的地窖通常要求較高,不但要保證工程質量,不能出現塌方,還要保證地窖內的通風,不然人就是住進去了,也會出現窒息。

所以要開挖人能夠居住的地窖,對土質也就有了要求,土質就不能松軟,而要干燥的土質才適合開挖地窖,而干燥的土質通常在我國的北方,所以至今為止,南方你很少能見到地窖,地窖通常也出現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就是這個道理。

由于土質的要求,就限制了地窖存在的范圍,這也是古代很多窮人沒有開挖地窖的一個原因。

總的說來,在我國古代,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的時代并不多,絕大多數時期都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有句話說的好“貧窮限制了想象力”,我們能夠想象,在古代的窮人來說,他們大多數時候連飯都吃不飽,又哪來的那么多心思去想著挖地窖呢?或許他們當中有人會想到這點,也有人有余力開挖出了地窖,但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通過挖地窖的方法來避寒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切實際的,畢竟對于他們來說,吃飽當下的一頓飯才是最重要的,沒有地窖或許撐不過這個冬天,但是沒有飽飯,恐怕連一個夜晚都會撐不過,自然就沒心情去想著挖地窖的事了。

所以幸福不是與生俱來的,我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要感謝黨和政府帶領我們全面奔小康。

謹以此文懷念我們古代辛苦的先民!

謹以此文警醒我們努力奮斗,珍惜我們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