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放箭為何沾糞?有什么用處嗎?
古代放箭要沾糞,不僅僅是為了殺死對方,還有一點真心沒想到,太佩服古人智慧了!
射箭在現代已經成為了一項比賽運動,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弓箭卻是非常重要的殺敵武器,它可以取敵性命于百步之外,弓弩的發明,再也不用近距離的搏斗了,這樣不但能殺敵,還能保護自己
所以在古代的時候,弓箭受到了許多國家的青睞,但是在我們的印象中,射箭時只需要把箭擊發出去就行了,沒想過在射箭之前,還要把箭頭放在糞坑里面浸泡一下,以前只聽說過放毒箭,這種“糞箭”真的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清軍射箭的姿勢很丑,卻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弓箭在古代的戰場上非常的常見,但是清軍射箭的姿勢,看上去實在是太丑了,要彎腰撅著屁股,這樣感覺不好發力,射出的箭也不會有多大的威力,為什么他們要采用這樣的姿勢呢?
首先清兵使用的弓箭,是很難拉得開的,只有拉開的幅度越大,殺傷力才會更大,而且弦還會發出清脆的聲音,清兵射箭的姿勢,雖然很難看,弓腰駝背的就好像生病了一樣
然而就是這種姿勢,反而特別的管用,通過彎腰,可以避免衣服影響到射擊,因為弓箭離開了身軀,還有作為騎兵的話,還能減少風的阻力,以及戰馬頭顱的阻擋,清朝的弓箭可以拉開很長的距離,上半身向前傾斜,才便于最大限度的拉開弓箭
這樣就能給敵人造成致命的傷害,只有把弓拉滿了,射程才會更遠,而且不采用這樣的姿勢,選擇貼身垂直射擊的話,下面的弓梢就會戳在了馬背上,很是影響操作,也許還沒有來得及射擊,就已經被敵人命中了,所以這個看似不協調的姿勢,反而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到了戰場上,人們才不管你射擊的姿勢美不美觀,只要能殺敵就是好方法,否則的話丟了性命,一切都是白搭
為什么箭的末端要粘有羽毛?
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能發現,箭的末端都會有羽毛,這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這些羽毛也不是粘在箭尾的最末端,而是距離末端3毫米左右的位置,之所以要這樣做,是為了穩定箭的飛行姿勢
如果沒有羽毛粘在上面,射出去的箭命中率就會變差,飛行的姿態也是彎彎曲曲的,這些箭分為雙羽箭、三羽箭,還有四羽箭,不過不是所有的箭都會粘上羽毛
當我們向空中直直地扔出去一根棍子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些時候會使縱向的棍子變成了橫向的,沒有羽毛的箭,同樣有這個缺點,粘上了羽毛之后,就不容易打橫了,從而飛行得更加的平穩,只不過是速度變慢了而已,因為箭上的物體多了,就會加大空氣的阻力
弓箭在古代是用來殺敵的,一開始沒有粘羽毛,就會射偏掉,不能按照自己預想的方式飛行,飛了一段距離之后就會橫著走了,因為擊發的時候,是后面在推著前面飛行的,所以慢慢的就會變成橫向飛行,后來他們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就在箭上粘了羽毛,這樣的穩定性就變得很好了,如此一來才能更好的殺敵
為什么古人會使用糞箭?
在古代經常爆發戰爭,參戰的雙方,都想把對方打敗,為了取得最后的勝利,無所不用其極,在打仗之前,弓箭手要把箭放在糞坑里面浸泡一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能更好的殺死對方
因為糞坑里面有很多的細菌跟病毒,箭浸泡之后,就會攜帶了這些細菌,如果射進了敵人的胸膛,就能讓他的傷口感染,慢慢地就死亡,所以糞水能加持殺敵的功效
在古代的時候又沒有現在的醫療技術,一旦被細菌感染了,沒有抗生素治療,很快就會變得非常的虛弱,接著就失去了戰斗力,慢慢的就死亡,如果造成了病毒的傳播,更難加速對方的衰敗
有人說為什么不直接使用毒箭呢?古代的技術遠遠比不上現代,如果生產毒藥的話還要專門成立一個部門,在箭上涂抹了毒藥,搞不好還會毒到自己,而且成本特別高,因為古代的毒藥不是隨便就能制作出來的
所以古人知道糞坑是非常臟的,里面有很多的細菌跟微生物,這樣的箭射了出去,不但能夠惡心敵人,傷口還會因為細菌和微生物的侵蝕,從而引發潰爛而死
三國時期魏國的大將張郃,就是因為中了蜀軍的一只糞箭,從而導致傷口感染而死的
古代的弓箭特別的笨重,又不方便攜帶,而且命中率又不高,距離遠了的話,哪怕把敵人射中了,也不能造成致命的傷害,但是在糞坑浸泡之后,能讓微生物使他的傷口感染,接著就慢慢的死掉了,在今天看來這個方法的確挺損的,想不到古人居然會想出這樣的一個怪招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