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是個“癌變的種子”,不僅會“傳染”,還像“韭菜”以上割完一茬又以茬,直切不治可不行,而談到“治”腸息肉最重要的飲食問題就是“治”的重點。很多人患有腸息肉但不自知,特別是中老年人在體檢中發現率還挺高。

腸息肉是什么?

其實腸息肉并非“肉”,而是突出于腸道黏膜表面的上皮組織。它們通常靜靜地在我們的腸道中“生根發芽”,不搗亂也不作妖,所以絕大多數人有腸息肉也不會有什么癥狀。不過這家伙的存在始終是個禍患,它潛伏在腸道里慢慢長大,等待“黑化”后爆發,所謂的“黑化”其實就是癌變。

我們常聽說腸息肉是“癌變的種子”,但是并非所有的腸息肉都會癌變。腸息肉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腫瘤性息肉,主要是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癌變幾率大;另一類是非腫瘤性息肉,主要是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幼年性息肉,癌變幾率小。雖然腸息肉跟腸癌是兩碼事,但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有研究表明。90%以上的結腸癌來自結腸腺瘤,而腸息肉2/3都是腺瘤,所以腸息肉是名副其實的“癌癥的種子”。

腸息肉又怎么會“傳染”呢?

這里的“傳染”到不是他真的會傳染的意思,是因為腸息肉一發現就是一窩,因為腸息肉有遺傳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無論是新發的,還是有家族史的他們的子孫后代都有50%的可能通過遺傳而攜帶突變的基因,從而出現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