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16時45分,著名考古學家石興邦先生逝世,享年100歲。石興邦先生是新中國第一代考古學家。他一生傾注心力最多的是中國史前考古研究,創立了半坡考古范式,是中國全景式聚落考古的開創者。學界評價稱:“石興邦先生的學術人生,由半坡出發,跨入史前時代,對中國史前文化整體框架和中國文明形成的研究,提出獨到的解構理論,深刻展現了中華文明起源、發展脈絡和對世界文明進步的卓越貢獻?!?/p>

石興邦

訃告顯示,石興邦先生1923年10月生于陜西耀縣,先后工作于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陜西省社科院、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為中國史前考古做出了重大貢獻,是陜西考古事業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考古學會會長、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入選首屆“陜西省社科名家”,榮獲“中國第二屆考古學大會終身成就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石興邦先生先后主持或參與發掘了輝縣琉璃閣、西安半坡、沁水下川、臨潼白家等重要遺址,出版《西安半坡》《臨潼白家》等十余部學術專著。西安半坡遺址的發掘促生了中國首座遺址博物館。

訃告稱,先生務本求真、知行合一,對考古事業飽含深情,創建了以社會人類學方法詮釋考古遺存的科學范式,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考古學體系做出了重大貢獻。先生躬耕田野,重視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為陜西考古事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石興邦先生的逝世是陜西社科界的重大損失,也是中國考古學界的重大損失。”

《石興邦考古論文集》

《石興邦口述考古——叩訪遠古的村莊》

石興邦于1949年考入浙江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先后師從人類學家吳定良先生、考古學家夏鼐先生。

1950年,石興邦隨夏鼐到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53年,一處位于陜西西安半坡村的古代人類聚落遺址被石興邦發現。1954年至1957年,由石興邦主持,考古工作者先后對該處遺址進行了5次較大規模發掘,使這個有6000-6700多年歷史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聚落遺址得以面世,這也是中國人第一次發掘出的古人類完整的史前居住遺跡。1958年,我國首座遺址博物館——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建立,目前仍然展示著當年石興邦先生提領發掘的成果。2023年10月,西安半坡遺址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