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店,社群新營銷,先社交、后成交

我是茶理楊,專注茶飲店鋪經營管理與營銷,以為社群營銷就是發發紅包的老板,請舉手!

大錯特錯!

社群營銷的完整定義:社交化群體性營銷。

什么意思呢?

它是指,我先和一個群體形成一種特殊的社交關系,這個關系不是朋友關系,不是老板和顧客的關系,是一種最熟悉的陌生人的關系。

先有了社交關系之后,然后再成交,所以我說先社交后成交。

比如說我是一個會計,我每天發一些關于公司財務稅務審計記賬方面的知識,剛好你是這個受眾者群體中的一份子,或者說你是某一個小企業的法人,你覺得我說的這個東西在理,對你有用,你關注了我。然后我持續的為你輸出這種不同類型的知識,全都是你用得上的財務知識,經過時間的沉淀之后,你是不是就對我很熟了,但是我們從未見過面,也不認識,假如有一天,你有了這方面的需求,是不是會優先想到我,然后找我幫你處理一些棘手麻煩付費的財務事項。

這就叫先社交,后成交。

再比如,一個博主每天發一個城市的房價行情,開盤樓盤,學區配套等房產相關內容的知識,見解獨到,你未來可能會買房,你覺得他很專業,那么你就關注了他,這個博主再持續為你輸出同類型的內容,經過時間的積累與沉淀,你是不是會對他很熟了,但這只是單方面的你感覺你對他熟,但他對你還是很陌生的,這個過程就是建立社交的過程,最后到你有一天有需求找她的時候,這是不是就是成交的時候了。

這也叫先社交,后成交。

未來各行各業都會以這種趨勢來發展。

放在奶茶店身上如何社交呢?

同樣的道理,我先與喝奶茶的顧客這個群體形成一種社交關系,基于奶茶或者奶茶之外的同一個共同點,深度交互,高頻社交,最后向這個群體銷售與這個共同點高度吻合的商品,就是咱們的奶茶,以獲得極高的轉化率的一種商業模式,就叫社群營銷。

奶茶界這么做的有誰呢?茶顏、喜茶、還有一些城市的本土品牌都在做,她們都有自己的線上“超話”,自己的圈子,自己的領地。

這就叫新時代的社群營銷,以前做生意是你先買我的東西,然后我再認識顧客,現在是我先認識顧客,然后再來買奶茶。完全反過來了,因為消費奶茶的顧客群體迭代了,消費行為變了。

總結一下:社群營銷的3要素:1、找一共同點(茶顏找的文化,奈雪找的是北歐輕奢閨蜜,喜茶找的是現代)2、用一個載體(兩微一抖+公號)3、給這個群體提供符合他們共同點的商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

這就是完整的,社交化群體性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