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微信里面為什么要開放外鏈?開放外鏈僅是開始,互聯網將被重塑
騰訊微信里面為什么要開放外鏈?開放外鏈僅是開始,互聯網將被重塑
9月1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對“互聯互通”作出表態,明確指出“互聯互通是互聯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讓用戶暢通安全使用互聯網也是互聯網行業的努力方向。
互聯網巨頭之間的生態割裂由來已久。一些互聯網平臺人為“設墻”,各大互聯網平臺之間屏蔽鏈接、相互“封殺”的現象屢見不鮮。一些平臺之間不僅發生“口水戰”,有的還訴諸法律,相關案件也曾引發熱議。
“工信部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旨在引導形成開放互通、安全有序的市場環境,推動行業規范健康高質量發展。通過出臺硬性規則,規范互聯網平臺競爭,反互聯網平臺壟斷,促進平臺經濟和商業生態健康可持續發展。從9月9日工信部組織召開關于互聯網專項整治會議,到17日各大平臺開放外鏈,互聯網約定俗成的“圈地”流量規則就被打破。而隨著開放的腳步加快,不管是中腰部企業,還是小微企業、個人商家都可以在合理的規則范圍內去應用這些流量,各家又重新回到一個憑借模式創新、產品創新的健康競爭時代。
“互聯互通”的本質是反流量壟斷、激發市場活力。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南開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陳兵認為,平臺間互聯互通具有長期向好的愿景,其中參與各方大概率都能從中獲得增益。
早在幾年前,互聯網依然還欣欣向榮的時候,已經有人喊出了互聯網時代即將結束,DT時代即將到來的口號。口頭上是決絕的,行動上卻是誠實的。那些喊出了向互聯網告別的人,并未放棄互聯網,而是將互聯網推向了新的極端。
隨之而來的資本亂戰、跑馬圈地便是這一現象的直接證明。于是,我們可以對喊出互聯網時代結束的那些人有了新的理解,即,他們之所以會喊出這樣一個口號,主要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互聯網的本質與終極走向,所以,他們才會焦慮,才會緊迫,從而試圖去維持業已建構起來的巨大優勢。
所以,盡管人們一直都在說互聯網時代業已過去,但是,似乎一直都沒有跳脫出互聯網的范疇,甚至還淹沒在了互聯網的滾滾浪潮里。大數據殺熟、騎手們被困在系統里、巨頭們的生態系統……一次次地告訴我們,所謂的互聯網并未遠去,而是換了一個模樣,將人們再一次更加深度與多元地困在了互聯網的桎梏之中。
很顯然,這種現象的出現,對于互聯網玩家們來講是有益的。他們可以借助業已建立起來的規模優勢以及護城河,進行躺賺。而對于用戶以及行業的發展來講,則是無益的。他們需要的是一個相對流動的,充滿活力的市場,這樣他們就可以繼續享受互聯網時代帶來的紅利。
然而,互聯網的終極命題與用戶的需求是相悖的。當互聯網與用戶的利益相悖,我們就需要有另外一只手,對他們之間本就無法契合的訴求進行調節。于是,一場以開放外鏈為開端的有關互聯網重塑便開始出現。
可想而知,那些業已建筑了自身壁壘并且已經嘗到了甜頭的互聯網玩家,這意味著什么,但是,行業的發展需要的是不斷進化,而不是固步自封。互聯網行業同樣如此。盡管互聯網行業極大地影響并改造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并且真正把人們帶入到了互聯網時代,但是,互聯網時代并不是終極階段,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和進化,才能將行業乃至經濟的發展帶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如果我們將開放外鏈放置在這樣一個全新的維度里,我們就會發現,所謂的開放外鏈,并不是沒必要,而是勢在必行。可以預見的是,當開放外鏈成為現實,經典意義上的互聯網時代真的已經結束了。未來,互聯網將會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
首先,平臺之間的界限將逐漸消弭。
早先,互聯網之間的競爭僅僅只是局限在大而繁雜的平臺之上的,即,每一個平臺都包含有諸多不同的行業門類,有資訊,有零售,有社交,有金融。當互聯網的發展逐漸成熟和完善,這樣一種大一統的平臺模式開始朝著精細化的方向發展。隨之而來的是,以各種細分領域的平臺崛起為代表的新發展時代的來臨。比如,在電商領域里出現了阿里巴巴;在社交領域里出現了騰訊;在資訊領域里出現了百度。
每一個領域都有一個巨頭,每一個領域都有絕對話語權的頭部,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已經從大而全,進入到了大而精的階段。當互聯網開始與細分行業深度結合之后,它的發展腳步并未真正停止,隨之而來的是與用戶結合的日漸緊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將其推向了極致。
經歷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之后,平臺模式真正發展到了極致,以各個細分領域為代表的平臺開始進入到真正成熟的階段。每一個平臺都有自成一體的生態體系,縱然是不借助其他平臺,用戶都可以完成一系列的操作。在這種情況下,用戶被困囿在了一個又一個的牢籠里。平臺之間為了保證用戶不至于流失,于是建筑起來了一堵堵的高墻。
限制彼此之間的鏈接跳轉,便是他們保持自身流量不會流失的重要手段。當開放外鏈成為現實之后,流量的壁壘被撕開了一個缺口,用戶們為了跳脫出某一個平臺不再需要付出太多的時間成本,成為一種順理成章的事情。于是,一場以平臺界限的消弭為代表的新時代由此開啟。需要強調的是,這不是一個結束,而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隨著一系列的打破平臺藩籬的舉措出現,我們最終將會看到一個平臺界限逐漸消弭的新未來。
打破流量壟斷的目標是激發全網活力,增強市場創新力,推動市場良性競爭,這對于國美系有直接有利的流量獲取影響。最直接的是為國美六大平臺集約化零售生態布局,破除了和公域流量平臺全面低成本互聯互通的障礙,更深層次是國美“共享共建”的公平開放的經營理念和“六大平臺”集約經營的發展道路,與政策導向高度契合,符合行業發展趨勢,此次專項整治,國美是直接受益者,更是看準路走對路的企業樣板。
以國美為代表的新興挑戰者可能是趨勢中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最有力的賦能者之一。國美六大平臺,本身就是互聯互通、集約開放的共享零售生態系統,與中腰部企業及微小商戶聯系密切。平臺互通互聯的過程中,在完善平臺治理方面,企業都有動力參與,政府如何發揮好平臺企業在互聯互通中的作用,讓他們參與到協同治理過程中,也是一個重要課題,這就需要注重充分發揮平臺企業內生治理的作用與企業之間的互通互聯、互利共享。
國美不僅是零售行業的領軍企業,也是零售新基建的參與者和規范企業。國美的零售新基建和資源能力,以公平開放的理念和機制,與各方共享共建,這是更大范圍、更高質量、更深程度的互聯互通。秉持“開放、共享”理念,國美將在半年內分期分批推出共享共建平臺,如“一店一頁”和“視頻導購”實現了線上線下全場景、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聯互通;“嚴選商家/真選商品” 實現了供應鏈高標準的共享共建;“準時達閃電送”和“送安一體/管家服務” 實現了物流和服務的全程全周期集約交付,同時提供更全面的數據共享和會員積分互通。
國美的打扮家平臺、折上折平臺和國美零售平臺生態、同時更與市場各方互聯網通,將關鍵資源與有需求和合作伙伴開放連接。從平臺本身開始破除壁壘建立共贏,中小企業聯合發展,在行業協會的帶領下、來領先企業的資源共享下、在國家積極監督與引導下,互聯互通會更促進中小企業更快獲得資源與流量,獲得自身的積極發展。國美更是發布《共享共建“家·生活”零售共同體倡議書》,共同倡議零售行業全面進入強調公平、開放、集約、創新、共享的發展新階段。
國美的這些做法,都是基于通過集約高效、共享共建的理念和機制,旨在提升市場透明度,打破中心化壟斷和壓減中間環節、切實降低廠商經營成本,降低用戶消費成本,實現行業的降本增效,提高市場各方的獲得感和安全感,體現了一個零售行業領軍企業的擔當。
從市場的角度說,開放互聯可產生共贏的結果,互聯網平臺的互聯互通可以有步驟地推動行業操作指南和標準規范。監管與平臺競爭不是對立的,而應該是加法效應,通過這次的專項行動,可以確立很多具體規則,包括網頁的互聯互通、App的互聯互通等。該專項整治,是國家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信號,是引領全球產業鏈向高端發展,重實體經濟扶持專精特新小巨頭,優化營商環境,有序競爭反壟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促進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具體體現。
國美對互聯互通和共享共建,有著正確深刻的認知,并有系統堅實的行動,這對行業高質量發展有示范效應,更對國美自身建立健康可持續的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支撐和保障。國美在正確的道路上,帶領中小企業全面融入新的發展格局,共享共建高品質零售行業,正持續打開經營新空間和釋放新價值,為社會發展做出新貢獻。
互聯網式的零和博弈的商業模式將告終結。
我們始終都無法否認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所帶來的一系列的效率方面的提升。這里包含了溝通效率的提升,信息對接效率的提升,交易效率的提升等諸多方面。但是,我們同樣需要看到的是圍繞著互聯網時代出現的商業模式,特別是“互聯網+”模式,其實就是一場你死我活,你弱我強的零和博弈的游戲。
從大的層面來看,如果我們將互聯網公司看成是虛擬經濟的話,它所對應的制造、生產等公司則是實體經濟。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看到的是一系列互聯網公司的萌芽、發展和壯大。隨之而來的是以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美團、滴滴等一系列的互聯網巨頭的出現。
然而,我們同樣需要看到的是,在這些公司的對立面,在實體經濟方面,一系列企業出現了凋敝、倒閉情況的出現。無論是線上的商超,還是傳統的制造業都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寒冬。有些實體企業因為抗不過寒冬倒閉了,有些實體企業因為架不住誘惑轉型了。這種現象的不斷出現,告訴我們,從大的層面上來講,互聯網所代表的虛擬經濟與傳統制造業所代表的實體經濟,其實就是一場零和博弈的游戲。
從互聯網行業內部來看,同樣是一場零和博弈的游戲。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崛起出現的是“百團大戰”、“千車大戰”,經歷過慘烈的競爭之后,剩下的是存活下來的頭部企業。這些存活下來的頭部企業依然還在進行著你死我活的競爭,直到整個市場只剩下它一家企業為止。
這其實依然是一場零和博弈的游戲。只不過,這場零和博弈的游戲從行業外部深入到了行業內部,從行業的上游衍生到了行業下游,變得更加深入和全面了而已。很顯然,這種此消彼長的商業模式所帶來的并不僅僅只是良性的發展,因為一旦市場成為一個寡頭市場,抑或是壟斷市場,無論是對于用戶來講,還是對行業而言都將會是一場噩夢。他們將會最終變成一個又一個待宰的羔羊。
當開放外鏈之后,以零和博弈為主導的商業模式時代將會最終告別歷史舞臺,真正意義上的共生共榮的,去中心化的新商業模式時代將會來臨。
再次,新的時代呼喚新的技術。
隨著平臺的消弭、互聯網商業模式的終結,我們看到的是一場全新的變革與創新。在這個過程當中,互聯網將會真正從主角蛻變成為配角,取而代之的是新技術的崛起以及以新技術為主導的新商業時代的來臨。
經歷了多年的萌芽與孵化之后,新技術早已告別了蹣跚學步的初級階段,開始進入到成熟和落地的全新階段。在這樣一個階段里,人們在觀察和審視新技術的時候,不再僅僅只是停留在單純意義上的布局上,而是開始更多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了落地和應用上。新技術將會取代互聯網,成為新時代的主角。
元宇宙的火爆,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同外界將元宇宙定義成為某一種技術或者某一個技術不同,筆者更加愿意將元宇宙定義成為一個技術的復合體,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與互聯網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一樣。如果我們將互聯網看成是互聯網時代的技術擔當,那么,元宇宙則是新時代的技術擔當。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隨著更多新技術的成熟,特別是隨著新技術之間的不斷耦合與聯通,我們還將會看到更多有關新技術的衍生體以及復合體的出現,以此為開端,我們將會真正從互聯網時代進入到真正意義上的后互聯網時代,抑或是新商業時代。
開放外鏈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它僅僅只是在戒備森嚴的平臺經濟堡壘下撕開了一個口子。未來,我們還將會看到更多打開互聯網藩籬的現象的出現。當這些現象不斷出現,當平臺的壁壘逐漸被打破,真正經典意義上的互聯網模式將會真正退出歷史舞臺,同樣地,傳統意義上的競爭模式,將會被新的競爭模式所取代。
在這樣一個新時代里,將不再有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將不再有所謂的躺賺,所謂的系統,更不應該有所謂的收割,一切都將是一個共生共榮的個體。
—完—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