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 說過的:所有企業有且只有兩個基本職能,即營銷和創新。

創新就是創造和產出,一般會對標技術類的崗位;
營銷就是推廣和變現,一般對標的就是運營、產品、銷售、市場等崗位。

我做了4年的互聯網運營和增長項目,我就從推廣營銷運營類崗位的視角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希望能對想進互聯網行業,又不愿意從事技術類崗位的同學有所參考:

一,互聯網行業的賺錢邏輯是什么?

如果想比較清晰的理解,互聯網的發展前景,就要對當下的互聯網發展格局和階段有一點了解。

對互聯網公司,或者對任何公司來說:用戶就是一切,是公司估值的基礎

之前互聯網公司為什么賺錢快?就是因為獲取用戶很容易

首先,互聯網用戶規模爆炸式的增長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始于2023年,那會都是從無到有的鋪展過程,市場膨脹很快,用戶增長也很快,幾乎每年都是上億的規模在增長

那個時候,幾乎每一家互聯網大廠的市值都有數十倍的增長空間。

對個人而言,如果能參與到這個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都能很容易賺到大錢,進入富豪階層。

其次,新技術新功能可以帶來強勁的增長

在這個從0到1的鋪展時期,只要能夠推出方便,高效,完善的功能和技術,再配合一定的資金去做市場推廣,就能夠特別大的市場,獲取用戶。

所以那個時期,也可以叫功能型增長時期:因為是靠新功能作為增長的引擎

比如移動支付,視頻彈幕,內容匹配推薦機制,邀請拼團享受優惠等等。微信,支付寶,B站,小黃車,抖音,拼多多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但是現在,分享,彈幕,團購,網購,等等這些功能和技術幾乎是各種互聯網產品的標配了,同體量的公司誰也不比誰差多少。

最直觀的體現就是

今天你在做的產品和服務,可能同時有幾家甚至幾十家在你做同樣的產品和服務

你在知乎、公眾號、抖音、B站這些平臺上寫寫文章,發一些作品,也可能會有很多人在和你做同樣的話題。

在技術壁壘前,人無我有的優勢已經沒有了。

本來用戶的總數量就不再膨脹,然后用戶還都有特別多的選擇余地。除了那幾家龍頭公司外,獲取用戶和流量都變得難上加難。

在這里要再強調一下:用戶就是一切,是公司估值的基礎

所以,未來互聯網公司和互聯網從業者的核心難題就是如何獲取用戶和流量。

所以比較學術的說法就是:增量時代結束了,存量時代到來了

二,未來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

那么在這個存量時代下,該如何獲取用戶?——這就成為企業和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想進互聯網的同學,最好也想一想,自己有沒有這方面的天賦、能力和積累。

如果:

你特別懂用戶的需求和心理;

或者能做出特別有趣,特別打動人心的視頻或文章;

或者能設計出特別貼心好用的程序和產品……

那你可以很容易的獲取到用戶,抓住流量,這樣你可以毫不猶豫地選擇互聯網行業。

如果沒有,而你又想進入互聯網行業,那么從現在開始,就注意積累和思考。

畢竟我們冒著加班掉頭發的風險去互聯網公司打工,一大理由不就是想多賺點錢嗎?

三,存量時代,該如何獲取用戶?

換句話說,前景到底在哪里,我結合自己的運營和增長經驗,分享一些個人的淺見:

想解決用戶增長這個難題,主攻方向可以有這兩個:

1,互聯網思維+領域專家

現在很多互聯網人的問題在于,雖然懂技術,懂產品,也會做各種形式的內容,但自己不是某一個領域的專家:

能追熱點卻沒有焦點;能炒熱度卻沒有高度;能去分析用戶的需求,卻不懂用戶。因此很難用泛泛的產品和內容去撬動流量。

而專業領域的人又缺乏互聯網的流量思維。不能讓自己的專業知識在互聯網上發揚光大從而為自己增值。

我身邊的朋友,就有很多在專業領域做的很出色的。比如有的是在北京做了10年房地產銷售,對北京各處的樓市信息,價格,方位,配置都了如指掌。可是就缺少互聯網思維,如果能把自己腦海中的知識和信息整理成圖文表格或者短視頻,放到知乎小紅書之類的平臺上,那肯定會給自己增加一筆額外收入。

想多賺錢,根本邏輯不就是要創造稀缺嗎?而現在互聯網所缺的正是這種:具有“互聯網人才”和“領域專家”雙重身份的人

比如B站1哥羅翔老師(在這里我們不去討論法律知識和評論羅翔老師,只是分析”用一年半從0到1800w粉絲“這一現象)

他為什么可以這么輕松的獲取到用戶和流量?我經常反復思考這種現象,因為做運營和增長,就是要把目力所及的流量現象歸因。

我回想我看他的法律小課堂時,除了能學到法律知識,還經常會被張三荒唐的案例逗笑。還有一些深邃的人生哲理。

看他的課,可以笑起來,也可以嚴肅起來

法律知識、授課技巧 就是羅老師的專業領域

而把視頻搬上B站,就是借助了互聯網平臺流量工具。

這樣的組合結果就是”一火不可收拾",也讓我們看到了“領域專家”+“互聯網流量”相結合達到的效果。

這正是未來互聯網行業中所稀缺的

也就是說,無論是做產品,做技術,做設計,做運營還是做營銷。

除了有五花八門的互聯網操作技能和營銷思維。還得對某一領域有足夠的積累和知識。

2,整合增長

所謂整合,就是線上產品和線下產品的整合。

我們熟知的購物,聊天,游戲,求職,社交,旅游……都實現了這種整合。

但整合型的產品,還是大量聚集在民生領域的消費端。

現在也有很多傳統公司也在積極擁抱互聯網,在嘗試用互聯網為整個產經銷的業務鏈賦能。

未來還會有很多傳統公司,傳統業務,實現互聯網化。這也是互聯網行業的一大發展空間

這對于個人來說,就是一種機會和發展空間

但是這樣的整合業務,必然需要”互聯網人才“+”行業專家“雙從身份的人來主導。

四,是否推薦22屆畢業生進入互聯網行業,我的一些建議

1,如果想進入互聯網行業。請確保自己能持續學習,能適應變化快,節奏緊的工作方式?;仞伨褪歉哳~的收入。

2,建立精品的思維意識。低水平復建產品在存量時代已經不好用了。未來獲取用戶,拼的就是誰更懂用戶,誰更能造出有價值,有誠意的產品。所以從你選擇公司,就要觀察這個公司是不是尊重用戶,是不是在用心打磨產品,是不是很看重質量和口碑。

在自己入職后,也要不斷精進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能,同時還要在某個專業領域不斷學習積累、“深耕細作”

3,就算不進入互聯網公司,也建議掌握一些互聯網思維和技巧。前面我說了,以后互聯網化是趨勢,各行各業都不會抗拒一個便利,高效的工具。擁有互聯網思維意識和方法技巧,肯定會為自己增值。

4,如果你還年輕,心里還不安分,還想用青春拼出點什么來,同時也有精力和心力去學習,也愿意不停的學習,那么我非常建議你進入互聯網公司。如果不是,那么就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