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農業”模式下的營銷,如何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農村市場營
針對當前農村產業的發展勢態,要將產業布局全面化,產業鏈有序化,就必須因地制宜,通過對當地鄉村的整體情況做出了解,并制定規劃才行。農村產業的興旺,離不開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所以在發展農村產業時,首要因素便是“整合發展”。
“整合發展”嚴格來說是兩個方面,整合指的是將當地的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進行整理,充分利用好當地的各項資源;發展指的是將當地的產業、行業、政府、學校、研發團隊匯聚一堂,形成一個有效的行動閉環,從而高效科學的推動農村特色產業的發展。
第二點是需要將當地特色最大化,發揮當地特色產業的資源優勢,從而盤活當地經濟。
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強調“生態宜居”。因此,在發展農村產業時,將生態、綠色、環保與之結合,充分發揮當地的地域文化,以此來推動鄉村旅游業、鄉村電商、現代種養業等行業的發展。
第三點是“互聯網+農業”強強聯手,利用互聯網優勢對農村產業進行品牌搭建與推廣。
這一點建議其實是順應時代發展而提出的,個人認為是當下較為有前景的發展方向。這兩年新冠疫情的突襲,使得我國的市場經濟發生了波動,雖然以最快的速度恢復,但留下的“副作用”仍舊明顯,尤其體現在農業農村發展上。正所謂禍福相依,也是由于疫情的爆發,將實體推向了互聯網,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新方式。所以很多農民選擇與相關媒體進行合作,通過電商直播帶貨、到鄉拍攝短視頻、紀錄片等形式進行鄉村產業品牌推廣和創收。
最后一點是回歸鄉村本身,發揮村民的基礎作用。
村民是最了解當地情況的,讓當地村民參與產業發展是很合適的,不僅能夠拉近政、商、民三者之間的距離,也能為農民提供除種地耕田以外的收入渠道,提升農民建設美好鄉村的積極性,減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難度,從而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的進程。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