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文實用寫作技巧(年終總結報告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剛起床就看到小張凌晨三點的微信留言:陳老師,江湖救急,快教教我年終總結怎么寫!
小張一直在國企工作,今年剛剛跳槽到一家集團公司做中層。以前他覺得寫年終總結就是走走過場,可到了新單位,看看同事們的總結,不是立意高遠就是花團錦簇,反觀自己,撮了一晚上筆頭,干巴巴寫了小半張紙。
他慌神兒了。
我安慰他:“別急,沒那么難。
首先,咱們把結構寫出來,所謂年終總結其實就這么點事兒:
年終總結報告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本年度工作概覽
2、取得的成績
3、存在的不足
4、明年計劃與展望
有了結構,再一條條往里添內容不就行了?你又不是沒干活兒,不怕沒東西填充~ ”
小張:“我大概知道這個路子,可寫出來就是平平淡淡,跟其他同事一比,差老遠了,講真我平時干活也不比他們少啊......”
我恍然大悟:“所以你需要的是一份‘好看’的年終總結,是吧?”
他給了我一個大拇指。
我說:“那咱們就得在內容上動點手腳了。
“好看”的年終總結報告
1、本年度工作概覽:飽滿地完成崗位職責(超額更佳)
2、取得的成績:眾多、優異、可信
3、存在的不足:無傷大雅、無關緊要
4、明年計劃與展望:有擴大成績的雄心,有改正不足的決心
這樣寫,是不是‘好看’多啦?”
小張發來一個哭臉:“我的工作大都是事務性工作,沒多少亮眼的東西可以吹......還有‘不足’,我也擔心,我這人實誠,萬一領導還沒意識到,我不打自招,反倒提醒了他呢???”
我繼續說:寫一份好看的總結報告,要掌握三個基本原則:
一是有大事往“大”里說,沒有大事往“多”里說
首先你想想,你有沒有做過什么大事、重要事件?
有,就大書特書。
沒有做出大事,那有沒有參與過什么大事,在其中起過輔助性作用?
有,就抱上大腿大書特書。
都沒有,也不怕。
哪怕是日常瑣碎的工作,只要你能量化數據,用數據說話,也能有震撼的效果。
例如,普通保潔阿姨的年終總結:
每天打掃一次辦公區,每周給門口草坪澆一次水。
看起來平平無奇,可如果改寫成:
本年度累計完成約90000平方米的室內清潔工作,以及約3000平方米的室外植被養護工作。
是不是馬上就令人刮目相看啦 ?
二是有成績往“優”里說,沒有成績往“苦”里說
如果你做出了一些成績,要體現出“優 異”。
也就是說,體現出你比其他人做得好,做得有差異。比如,排名靠前,或者大部分人沒做到而你做到了。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那不是“成績”,那是“本分”。
如果沒有辦法“更優”,那就只能“更苦”了。
要不動聲色地體現出:你的勤奮、辛苦、委屈、艱難。
雖然現在受過一點兒管理教育的領導都知道“結果導向”,但在天朝職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依然很有市場的,所謂“態度也是很重要的啊”~
03優點往“具體”里說,缺點往“模糊”里說
很多人只會用空洞的評價性語言夸自己,我有團隊精神,我積極學習上進云云,但這種主觀評價很難讓觀者有記憶點和認同感。
解決方案就是:具體化、場景化、事件化。
例如:說自己有團隊精神,不妨寫一些輔助新人或者跨部門協作的具體案例;說自己學習上進,不妨寫出參與的學習培訓項目列表和學習效果。
而說到缺點和不足,就要反其道而行之了。
如果你犯過明顯的錯誤,不提不合適,那么就把具體的錯誤提煉成幾句“自我評價”,例如,我知識基礎不扎實,崗位經驗不足,溝通技巧欠缺等等,貌似深刻反省,實則一筆帶過。
如果沒有犯過什么明顯的錯誤,但不說點自己的壞話顯得驕傲自滿,那么,越模糊、越同質化、越泯然于眾人的缺點,越安全。
例如,老油條最愛寫的“不足”是:“創新思維不夠”、“格局高度不夠”。
職場10個人有9.9個人都有這倆毛病,可大家都有的毛病,那還叫毛病嗎?”
小張很開心:“找到感覺了,我大概知道怎么寫了。”
我想了想,決定還是多說兩句:
這種‘潤色’技巧是小道,詭道,錦上添花之道,年終總結報告好看的基礎,還是平時要好好干活兒。
一年中無所事事的時候,想想年底寫不出報告的痛苦,找也得給自己找點事兒干。
咱做不了‘大’事,做‘多’事也行;做不了‘功勞’,做‘苦勞’也行啊。
另外,平時讓你們寫日報、周報、月報,你們都很反感,覺得給你們添麻煩,可到了年底寫報告的時候,如果平時有記錄、有整理,是不是更方便你們回溯自己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業績,是不是大把素材隨便用?
總之,一份完美的年終總結還是來自于365天的積累。
要想年終不痛苦,做好365!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