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周總理與傣族人民一起歡度潑水節,大家肯定首先回憶小學學過的那篇《難忘的潑水節》吧。在小學課本里面很真切的反映了傣族人民見到周總理的激動與欣喜的情感,也表達了周總理對少數民族人民的親切關懷。

今天就深刻的介紹周總理與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背后的故事。

長期以來,中國和緬甸邊界一直存在著領土糾紛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周恩來為解決這個問題做出了許多努力。

1960年10月1日,中緬兩國正式締結《中緬邊界條約》,劃定了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的這一段未定界。這是中國和鄰國成功解決邊界問題的第一例。

此后,中緬兩國關系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條約簽訂期間,兩國總理商定一年后,即1961年在西雙版納景洪的潑水節期間再度舉行友好會談,進一步加強兩國的合作。

1961年4月13日至15日,是傣歷1323年新年。在這個喜慶的節日,周恩來與緬甸總理吳努相約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會見,并與西雙版納各族人民聯歡。

西雙版納

4月11日,周恩來抵達昆明,會見了吳努。4月13日上午,周恩來陪同吳努乘專機由昆明抵達思茅專區,在思茅稍事休息后乘汽車前往景洪。

途中,周恩來向思茅地委書記史懷璧詳細詢問了邊境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以及執行少數民族政策的情況。當看到公路兩邊毀林開荒現象嚴重時,他嚴肅地對史懷璧說:毀林開荒這么嚴重,破壞了森林,發展下去,綠洲也會變成沙漠。要把這個問題好好抓,不然對不起子孫后代。

下午,周恩來一行抵達景洪。熱情的傣族人民依照傣族宗教習俗和禮儀,為兩位總理舉行了歡迎儀式。

1961年4月,周恩來視察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時,身穿傣族服裝,和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

4月14日上午,周恩來和吳努參觀了云南熱帶作物研究所,并在一個草場上舉行了友好會談。下午,周恩來陪同吳努來到瀾滄江邊臨時搭建的觀禮臺上,觀看了西雙版納人民歡度傣歷新年的一種傳統民族活動—龍舟賽,并觀賞了傣族、基諾族、布朗族、哈尼族群眾性的歌舞表演。

4月15日,是傣歷新年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天,因為這天要舉行最盛大的祝福活動——潑水節。

一大早,歡快的人群就拿著潑水用具向市中心廣場和主要街道匯集。廣場四周和街道兩旁,擺著許多高大的水桶,盛滿瀾滄江水。會見完宗教界人士后,11時左右,身著傣族服裝的周恩來陪同吳努總理來到市中心廣場,參加這一盛大活動。

周恩來捧著銀碗,拿著柏枝蘸水,向緬甸貴賓和群眾灑去。剛開始時,潑水活動還相對溫和。慢慢地,群眾都用茶缸和臉盆互相潑起水來,周恩來也換了一個大臉盆潑起水來。

整個廣場就像下了場傾盆大雨。在歡笑聲中,吳努背起象腳鼓,雙手交疊擊打起來。周恩來和群眾一起,踩著鼓點,跳起傣族舞蹈來。

潑水節后,傣歷新年就在一片歡樂聲中結束了,吳努總理準備起程回國。15日下午,周恩來陪同吳努離開景洪前往思茅。當晚,周恩來舉行盛大宴會歡送吳努一行。16日上午9時,吳努乘專機回國。送走吳努后,周恩來在離開思茅前專門接見了思茅地委和專署的干部并同他們合影留念。

周恩來在西雙版納近三天的日子里,給邊疆人民帶來了無比歡樂,也留下了永恒的懷念。1977年4月,為紀念周恩來視察景洪16周年,景洪農場近3萬名職工、家屬在周恩來當年視察的橡膠林里建起了一座紀念碑。

紀念碑坐北朝南,正面以紅底黃字楷書刻著:“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于一九六一年四月十四日親臨此林地視察,并對我們的橡膠事業做了重要指示—景洪農場全體職工敬立”。紀念碑的背面刻著:“敬愛的周總理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云南熱帶植物研究所也在中緬兩國總理會談原址修建了一座周總理紀念碑園。

1991年4月,西雙版納在周恩來參加潑水節紀念址處立起一座1961年4月周恩來參加潑水節的銅像。這個紀念址位于景洪市曼聽村的曼聽公園。

1982年,公園更名為春歡公園。1984年,公園被列為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這里已經是一處非常著名的旅游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