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喵一下,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這一句的“絲絳”一詞,是指絲綢編織的帶子或繩子,常用來搭配道袍、圍裙等衣物,如今已不多見。這里的“碧玉”,難道是“千年通靈玉”?居然把自己梳妝成一棵樹那么高,還飄垂下來千萬條綠色的絲帶,真像一個綠衣仙子亭亭玉立,初到人間。“碧玉”也指十幾歲的少女,小家碧玉,情竇初開。聯(lián)系到詩的題目,詩人是把柳樹比喻成了碧玉少女,又把那柳枝比作了綠色的絲帶。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人進一步描寫細節(jié),柳樹那萬千綠絲絳上初生的細小枝葉,星星點點,不計其數(shù),又是哪一位仙家裁剪出來的呢?一定也是一位心靈手巧的仙子,而她使用的工具大概是名為“二月春風”的剪刀吧。將和煦的二月春風比作鋒利的剪刀,翻遍歷代詩詞恐怕也就僅此一例了。頗具意味的是,“二月春風似剪刀”,如今看來,倒是也符合現(xiàn)代管理學(xué)的精髓。

這首詩大約是公元744年,八十六歲的省部級干部賀知章,在告老還鄉(xiāng)的路上,偶然看到堤岸上的垂柳所作。作為浙江歷史上有記載第一位的狀元,賀季真,宦游長安五十余載,看慣了“長安十二時辰”,歷盡了人世的滄桑。在生命的最后,“四明狂客”回歸四明山,不知這“二月春風”剪出的垂楊柳,能否留他一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