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400元,

只能拿到200元,

3天后卻要還400元,

每晚一天多收100元利息,

不還錢手機立即被“鎖死”。

這種被稱為“手機貸”的非法放貸套路,

把不少人的手機變成了“磚頭”。

上海警方破獲“手機貸”犯罪團伙。警方供圖(下同)

網絡貸款為何先報手機賬號

今年8月初,市民吳先生在一家網絡論壇的“貸款交流”板塊看到一則提供小額貸款的廣告,宣稱“無需提供個人征信” “僅需提供手機參數”即可“快速放款”。手頭拮據的吳先生不禁有些心動,尤其是看到論壇中不少人聲稱“親測有效”,他最終按廣告中的聯系方式聯系了客服。

客服告訴吳先生,因為放貸額度是根據手機回購價值評估,一般按照手機價值的20%發放,所以需要提供自用手機的詳細參數,還包括登錄賬號信息。吳先生按客服要求提供了自己手機的信息和登錄賬號,并點擊了客服發來的鏈接,下載安裝了一款名為“聚寶盆”的“貸款軟件”。

客服隨后告訴吳先生,他的貸款額度為400元,但實際只能放款200元,另外200元作為利息提前收取,但3天之后仍需要還款400元,如逾期未歸還,將收取每日100元的逾期費。吳先生認可后,客服當即微信轉賬了200元。

3天后,吳先生沒有按期還款,結果發現手機已不能正常使用,不但重啟無法恢復,還原出廠設置也被限用。吳先生設法聯系客服,對方表示因未按時還款,已將吳先生手機“鎖死”。客服還以“辱罵、威脅”等方式催促吳先生還款。

內容過于不堪

吳先生上網一搜,發現不少人與自己有相似的遭遇,于是向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報警求助。

非接觸軟暴力催收高息獲利

閔行警方調查發現,近期不少手機售后維修部門收到消費者投訴,均稱手機被一款“貸款軟件”惡意鎖機,無法正常使用。在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指導下,閔行警方成立專案組開展調查,很快挖出一個非法網絡放貸團伙。

這個團伙在網上以“手機貸”的名義,通過社交網絡等渠道吸引客戶,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獲得手機控制權,然后以鎖死手機、威脅辱罵等“軟暴力”方式逼迫借款人償還高息貸款,獲取不法利益。團伙分工明確,吸引客戶放貸、提供技術支持、“軟暴力”催收等環節全部在網絡上以“非接觸”的方式進行。

掌握了團伙的組織架構、人員構成和活動規律后,警方制定了周密抓捕方案。今年9月,專案組在全國多地收網,抓獲犯罪嫌疑人朱某、冷某、肖某等13名犯罪嫌疑人。

上海警方破獲“手機貸”犯罪團伙。

今年27歲的朱某是團伙核心人物,他委托技術人員開發了一款名為“聚寶盆”的手機軟件,偽裝成“貸款軟件”,實際上卻嵌入了能在后臺遠程控制手機的木馬,一旦借款人點擊安裝,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掌控手機權限。

掌握“核心技術”后,朱某通過網絡聯系冷某組建團隊,制作了培訓資料,教會冷某等人用軟件控制他人手機的方法。隨后由冷某在遼寧租賃辦公場所,制定放款額度,提供收款賬號,同時雇傭楊某、王某、趙某等人進行放貸、催收、鎖機等操作。

部分流水

今年7月起至團伙落網,此案流水金額超過50萬元,非法獲利逾26萬元。目前,朱某、冷某等5人因涉嫌非法經營罪被檢察機關依法批準逮捕,其余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警方提示

拉長耳朵提高警覺

1、互聯網貸款雖然方便快捷,但也存在風險隱患,有貸款需要的市民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務必通過正規網貸平臺貸款,切勿輕信網絡論壇、社交媒體中的廣告,尤其要遠離那些所謂“無需抵押、不看征信”的貸款。

2、在網貸過程中,要重視個人信息保護,不下載安裝對方發來的、來歷不明的手機軟件。

3、如遭遇“軟暴力”催收、高額利息,一定要第一時間固定相關證據并報警,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