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文章怎么寫,為什么崇尚原創?現在自媒體創作者不少,包括文章,視頻,音頻等主要方向,自媒體創作其實也有很多種方式。這里不探討轉粉或變現的方式,而只說一說文章由來與寫作,以及寫文的初衷。其中,有的方式可能正規,有的方式未必正規。簡單的說一下,我所知道的文章的寫法以及寫文的觀點。

第一階段。從a平臺原封不動地搬到b平臺。

a可以是其他自媒體,網站,論壇,問答,電視,漫畫,電影,評論,朋友圈,表演,活動等各方面,你所有能想到或參與的,有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的地方,b就是其他平臺,不局限于自媒體,這叫萬網互聯,也可以產生萬物互聯。

在某些平臺發展初期,需要大量的內容做支撐或者說品牌印象沉淀等等。所以在審核或者推薦等各方面相對都會有更多的流量扶持,管束或者審核會比較簡單放松一些。

比如視頻號剛出的時候,騰訊給內容創作者們的流量扶持肯定是比同階段字節給抖音的流量扶持更多些的,因為抖音是比視頻號先出來很多年的,抖音里面已經積淀出了足夠多的內容,擁有了足夠多的MCN,KOL等入駐,也已經有了櫥窗,信息流,直播等方式玩法,騰訊如果要盡快趕上分一杯羹,前期自然會在這些方面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其他平臺一樣的道理。

第二階段,百家爭鳴的階段。這個階段會出現大量的偽原創作品。

偽原創有很多種方法,比如說東拼西湊聚類處理,原作品基礎上修改,原作品不同向解讀,原作品不同方式展現解讀,或者緊隨熱點的追蹤探討等,原創的改動一般來說各平臺的監測力度也不一樣,有些監測力度可能需要達到90%以上才會給更多的推薦,而有些只需要50%以上就可以。而這一階段也是同質化比較嚴重的一個階段。一些廣告人或者說創作者處于這一個階段的都是比較多的。因為這個階段屬于大家都看到了紅利或者說機會的階段,都蜂擁而至的階段,但是大家又不怎么熟練,所以說最好的方式就是借鑒別人的。

第三個階段,純原創的階段。

這個階段,各平臺的內容已經很多了,所以,要求和審核也會更加的嚴格,會開始更加注重追求創新和內容價值。比如說百家號,現在來說給的流量相對來說就會更少。公眾號相對來說其次。頭條號相對來說會更多一些。稍微探討一下就會發現這三個的順序便差不多是如此,百度是最先開始有的百家號的。接著出現了微信公眾號,再后面是頭條號。至于360的快傳號,UC的大魚號等等,限于本身平臺的發展和受眾的數量,相對來說,對自媒體創作者的吸引力也會更小一些。但是不管怎么說,基本上這些平臺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像現在頭條也已經到了第三個階段了,更加的注重內容的創新和價值,所以那些更垂直,更有特色和價值的人已經慢慢脫穎而出了。

當然,不管怎么發展,各個階段的人都還是有可能會出現的,受限于機器或者人工以及創作者們的發展,每一個平臺總會出現一些漏網之魚。對于那些習慣撿漏的人或者心存僥幸的人,嘗試的人一定會有的,這是必然。

不管怎么說,個人還是比較支持第三種,相對來說創造價值才是最初的初心,如果能夠順便賺點外快,獎勵勞動成果,可能也會更加心安理得一些,機會也總會獎勵給那些隨時做好準備的人,以及付出了足夠努力的人。

名人名言真人真事背書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我們經常可以在各種作品里面看到名家名言或真實事跡,相對來說,這些會產生更多的關注或者信任,這是因為不管是張三還是王二說了什么,最重要的還是他們的身份和經歷,接著才是他們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這也是我們需要做背書的原因。

一般人說的話,哪怕人家知道有道理也可能會產生很多懷疑和顧慮,覺得是空口白話或者個人主觀等,不可否認有一些人也確實是本末倒置,以偏概全等,這叫光環效應,名人效應,但名人名言,名人軼事,真實事跡等,確實會給我們更多的鼓勵和信任。

我們獲取信息的本來目的是為了我們的生活有所促進,所以我們是有必要去知道一段話甚至一種觀點的來龍去脈的,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做更多的對比和帶入,從而去判斷它的一些實際的價值,以及對我們產生的更多客觀或主觀的影響。

當然,不管是以什么樣的方式去創作內容,內容一般都會產生一定的價值,只是價值量不同而已。有些人就喜歡了解一個大概即可,那么,一些概括性,總結性的東西,對他們就會很有吸引力。有些人則喜歡知根知底的分析分享,那么更加細化,更加現實的東西,則可能更獲得他們的好感,有些人則只是為了娛樂而娛樂,為了八卦而八卦,那么一些搞笑的,稀奇的東西,則更吸引他們的目光,這叫受眾和需求,這些不同也會影響實際的展現和選擇。

我們都知道視頻一般是更方便閱讀的,其次是圖片,最后是文字或者音頻。而視頻最重要的一定不是你采取了多么高超的制作手段,那對獵奇或為了娛樂的人可能會有一定的作用,但更重要的可能還是你表達了怎樣的一種主題,文字圖片或者音頻也是同樣的道理,好奇心與好奇的事總不常有,但需求和價值的獲得卻每一刻都在被需要。

價值與創新是原創的初心。

我們一般想要賺錢,都是通過價值量來獲取的,這不管是在自媒體行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是一樣的道理。也許前期你可以騙一些知識不足,觀念不夠的人,但它一定經不起現實長久的考驗,運氣好的話,你可以韭菜一波,功成身退,運氣不好的話,難免千夫所指,萬劫不復。

而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才可能給人帶來更多的積淀,從而能夠形成或呈現出更客觀,更深層或更有效,甚至更有歷史感,更具體的觀念。在尋找價值,創造價值方面無疑會成為一種有效的方式或方向。

從今天開始,我將立志于從現實生活中,從各種書籍當中,去走萬里路,與名家對話閑聊,話說日常生活,沉淀自己,不負人生萬古輪回。

今天開始,將帶你閱讀每一本書,每一章節,汲取營養,砥礪前行。觀文觀世界,話文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