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市龍伏鎮河長制“五進”之進屋場
瀏陽市龍伏鎮河長制“五進”之進屋場
河長制在瀏陽市龍伏鎮取得了高效穩定的發展,始終堅持著綠水青山的清理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立縣”發展之路,縱深推進河長制,各級河長擔當盡責、積極作為,以河長制促進河常治,河湖治理成效顯著,河湖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高效協作,全力提升河長工作履職盡責。完善河長組織體系。建立健全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實行州管河流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共同擔任,調整充實縣、鄉、村三級河長,明確全縣各級河長責任部門工作職責,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業務經費,實現全縣16條河包保到段、到人。今年,全縣縣級河長巡河17次,鄉級河長巡河105次,村級河長巡河1020次。推進美麗河湖建設。將美麗河湖建設作為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重要內容,梳理條件較成熟的河湖進行重點創建。目前,龍伏鎮河作為美麗河湖建設創建,已完成州級評審論證。加大河長宣傳力度。積極通過宣傳活動,充分運用電視臺、媒體中心微信公眾號等新聞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共同營造“全民參與、人人護河”的良好社會氛圍。
強化約束,全力保護河湖確保民生福祉。加強水資源管理保護。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健全水資源管理體系,全面加強計劃用水管理,加大對現有水資源利用設施的配套與節水改造,引進推廣使用高效用水設施和技術,加強非常規水和再生水利用。加強水污染環境防治。打造治水興水“控源、截污、活水、美景”四部曲,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堅持水岸同治,通過引入社會化治理手段,將水域岸線垃圾納入第三方治理體系,實施縣域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工程建設,鋪設污水管網,形成全域覆蓋的城鄉污水治理體系,實現全縣污水處理設施專業化運維,入河污染物總量大幅下降,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常年保持100%,全縣水功能區水質全部達到Ⅲ類標準,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指數得到極大提升。2023年共召開河長制工作會議,不斷提升全體干部對河長制相關工作的認識。河長作為河庫保護管理和治理的責任主體和直接責任人,要切實做到情況明、責任清、心中有數,更要做到措施實、督查嚴、手中有術。落實鄉鎮組織體系及實施方案,并明確河流水庫巡查員、保潔員、專管員,制作并設立責任公示牌,深入開展河湖保護工作。各相關部門要圍繞工作職責,拿出工作方案,做到履職到位,以點帶面,以面保點,全面推進。
數字化技術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在進一步充實區河長辦工作力量的同時,鄉級河長辦專職人員、辦公場所和工作經費要做到三到位;加快開發全縣河長制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借助“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豐富管理手段,優化工作流程;開展河湖水質水量水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加強河湖跨縣鄉斷面水質監測,建立水質惡化倒查、污染來源追溯機制;定期對北港進行清淤工作,提高河道水環境質量和自凈能力;加快推進全區河湖岸線地理信息系統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基礎數據、涉河工程、水域岸線管理、水質監測等信息化、數字化;探索建立河湖保護管理聯合執法機制。繼續深入開展污染源排查,建立河湖范圍內工業點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養殖點污染、生活用水污染臺帳,繪制水系和污染源分布圖,做到有的放矢,實行掛圖作戰、定點清除,堅持標本兼治、深入開展“亂占亂建、亂圍亂堵、亂采亂挖、亂倒亂排”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由環保部門牽頭,各相關鄉鎮為責任主體,開展水污染綜合整治行動,特別是加強工礦企業及工業園區水污染防治,強化城鎮生活污水治理,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控制,推進農業化學肥料、農藥零增長治理和加大農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整治。
總之,瀏陽市龍伏鎮河長制治理給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更是給人民一份治理的案例。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