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打壓中國手機生產商,國內品牌手機在印度幾乎要全軍覆沒
回顧:
7月初,印度執法局稱,已凍結vivo印度公司相關的119個銀行賬戶,總額達46.5億盧比(約合3.86億元),原因是vivo把在印度的銷售額中部分匯出了印度,涉嫌洗錢。
剛才,印度稅務情報局發布了一份政府聲明,稱調查發現oppo逃避了價值439億印度盧比(約37億元)的關稅。
根據2023全年和2023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小米、vivo、oppo和realm位列印度手機出貨量前五位,總份額超過60%。
印度對小米、vivo、OPPO的調查有不同的原因,但這實際上都是錢的問題。印度是世界上一個重要的市場。印度政府制定了嚴格的政策,以保持手機在印度的生產和主要收入在印度。
這似乎對印度手機制造商有利。事實上,無論哪家手機制造商,都難以避免大量成本,在印度也沒有辦法實現。大量零件無法在印度生產,專利費必須支付給印度以外的公司。無論是三星、moto、小米、vivo、oppo,還是印度本土制造商,他們都要在國外支付大量費用。如果付款超過一定比例,它將面臨印度不同部門的處罰。小米、vivo和oppo都找到了原因,這三家公司在印度的銷售都受到了影響。事實上,一大批世界知名企業已經被印度“甩”了。
有人認為,印度的環境如此惡劣,以至于它不能投資,只能進行貿易。但手機市場不同。如果你不在印度投資生產工廠,就無法在當地銷售,這有點像幾十年前的中國汽車市場。不同的是,中國并沒有給汽車企業施加太大的壓力,只給零部件的國產化時間表,給企業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調整,而印度則不同。如今,隨著手機產業鏈的全球分工,任何國家(包括美國和中國)都很難獨自生產所有部件。即使有生產技術,也會因各種原因從國外進口。
對于中國的手機企業來說,不在印度投資建廠是不現實的。我們應該加快本地化步伐,以避免印度的政策風險,這不僅指制造業,還包括各種關系,例如雇傭更多的本地化高管,利用他們的本地優勢更好地溝通和表達企業的實際情況,從而為企業贏得更多的生存空間。
隨著中國企業越來越國際化,他們將面臨各種各樣的環境。抱怨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有壓力,最好不要退出。它需要長期努力來適應環境,然后促進環境變化。此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敵我兩分的戰斗”,而是敏感地發現不同國家、地區、組織和機構之間權益的差異,從中發現并充分利用對我們有利的部分,規避風險,逐步改變我們的全球形象。
事實上,國內企業進入國際市場與外國企業進入國內市場是相似的。國內企業走出去,也可以借鑒一些國際知名企業在華的經驗。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