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退役軍人創業的機會在哪里?退伍人做什么好?
退役后立即投身餐飲創業,純粹是坑。
這個標題,是不是有些武斷?
或許真的有戰友在退役后,投身餐飲行業,賺到了第一桶金。
也許是我見識少,但身邊確實沒有退役后立即創業成功的案例。
當然了,家里有礦的,有幾十年積累的財富,有人愿意帶著你逐步學習和成長的,不屬于我們今天的討論范圍。
看到過一個自主干部投身早餐店的創業故事,其實那個吧,并不是我看不上早餐店,除非形成規模,不然一個月忙忙乎乎下來,賺個1萬塊,還叫賺嗎?
如果沒有自主金做保證,不然每個月賺1萬,遲早要離場,辛苦錢而已。
當然,如果有頭腦,將早餐店形成規模化,就像海底撈,全國開個幾千家店,收益還是不錯的。
但是大家考慮過一個問題沒有:
為什么沒有大佬投資早餐店創業?
慶豐包子鋪早中晚都干,也沒看到全國開了多少家連鎖店,更何況早餐店呢?
回歸正題,退役軍人創業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全國大學生畢業后創業的成功率是3%-5%,退役軍人的創業成功率,我并沒有看到較為官方的調查,但是可以想象,并不會比這個高多少,甚至還不如這個。
畢竟,大學生人脈資源和財力雖然不足,但是他們接觸的新鮮事物和大學四年積累的資源和知識,對于他們的創業,是非常有幫助的。
而這些,退役軍人并不具備。
如此低的成功率下,退役軍人其實不管是投身餐飲,還是投身其他行業,想要創業成功的概率,都是很低的。
如果按照這么說的話,不光投身餐飲創業是坑,而是創業處處是坑啊。
那么,為什么要說退役后投身餐飲創業,純粹是坑呢,這個只是從我有限而又狹窄的認知中,了解到的一些事情。
退役軍人為什么很多會選擇從事餐飲業呢?
在部隊的時候,不少人都在炊事班干過,或幫過廚,就總感覺餐飲沒有那么難。想著就這方面自己熟悉,說干就干,反正有那些退役費做資金。
說三個案例吧。
第一個案例:
A君是中士提前退伍的。
他是單親家庭,他和妹妹都是母親一手帶大的。
他中士第二年的時候,母親在過馬路的時候出了車禍,一場官司下來,賠了他40來萬。
考慮到妹妹沒人照顧,他申請了提前退伍,回家創業開了一個火鍋店,我單位的另外一個中士H,也投資了錢跟著他一起做。
后來這個中士H本來很有希望干到高級的,但是因為跟著A一起創業,也沒有心思繼續在部隊干了,就在中士到期的時候,選擇了退伍,回家跟著A一起經營火鍋店了。
后來火鍋店的情況,我沒太關注,只是知道A和H的火鍋店經營虧損,將他們所有的錢都賠了進去。
如今的A,在一個工地當包工頭,每天也是忙得團團轉,至于究竟能賺多少錢,我并不知道。
第二個案例:
B君在部隊的時候,是炊事班的班長。
退伍回去,他先是經營一個小飯館,經營得還不錯。
第二年他就投入自己所有的錢,開了一個500平米的大飯店,主做婚慶和聚會。
結果大家都知道,全砸進去了,一點水花都沒泛起來。
如今,B平時在他親戚的場子打點散工,賺點零花錢。冬天的時候,做做糖炒栗子、炒瓜子之類的,也能賺點辛苦錢。
之前欠的錢,也慢慢靠這些年的辛苦積累,還完了。
第三個案例:
戰友C先是開了一個野味館,都是農村里養的雞啦,鵝啦什么的,包括一些其他的野味。
這個飯店其實是他從別人手中接手過來的,那個人是房東,因為經營不善,就考慮轉讓了。
C看準商機,就接了過來。
在他的辛苦操持下,飯店很快紅火了起來,賺了一點錢。
然而,房東看到他經營得這么好,有些妒忌,就要求漲房租。
C自然不肯。
結果,這個房東,動不動就偷偷拉電閘,嚴重影響到了C的正常經營。
干了不到一年,C就撤了。
繼續在別的行業摸爬滾打幾年后,C再次攜帶資金,殺進了啤酒餐廳的行業。
我在別的文章中,提到過這個事:左邊600萬,右邊為0元,我們在中間。
當然是再次鎩羽而歸,餐廳經營的錢還不夠工人的工資,還連累家人,做了不少貸款。
說完剛才三個失敗的案例,當然也有成功的,戰友M,中士退伍回去,和媳婦一起開了一個夫妻面館,聽說還干的有聲有色,賺不了大錢,但是辛苦錢還是可以的。
所以,對于那些剛剛退伍的戰友,我想說:
退伍費不多,都是自己拿青春換來的,如果想創業,那就摸清這個行業再投入吧,切記憑空想象,盲目投資。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