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中國李寧品牌的部分產品引發了爭議,品牌體驗的設計要怎么做才能夠符合本土品牌文化,做到不翻車?本文對品牌的文化精髓與本土文化的匹配展開探討,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

近日,關于李寧的“逐夢行”秀款的部分產品引發了廣大消費者和網民的不滿。

起因就是其設計和造型上酷似日本軍服,并且還有不知所謂的高層人物還在朋友圈發文疑似教育消費者的言辭,再加上遲來的道歉,這些都將李寧的品牌宣傳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互聯網上的圖片和討論鋪天蓋地,這里就不多蹭熱度了。

有點想不明白的是,李寧既然已經創造了“中國李寧”這個第一國潮的品牌,而且也在引領國貨崛起這條路上一直走得順風順水、口碑好評不斷,且一度超越甚至取代了國外體育品牌在我們國人心中的位置,成為了年輕消費群體追捧的時尚品牌。

可為什么就在這種低級的、一眼就能分辨的設計上翻了船呢?

究其根源,還是在本土文化和品牌體驗的關系上產生了誤區。

李寧這個品牌,從上世紀90年代起步,在體育品牌的發展道路上,一路從不溫不火到現在的絕對主流,其帶給消費者的越來越對味兒的品牌體驗是功不可沒的。

2023年,我也曾是一個“中國李寧”的忠實粉絲。

但是有一點,可能是大部分品牌想做好體驗但又感覺很牽強的痛點,

那就是,品牌體驗的設計,一定要匹配本土文化,更加重要的,是要做到文化的傳承。

一、品牌體驗的精髓

對于品牌體驗,不論是有百年基業的老字號,還是現在那些網紅和快消的品牌,都在加速對品牌體驗的花樣設計,爭先恐后地通過品牌的營銷方式和體驗傳遞來贏得和留住更多的消費者。

沒錯,消費者很吃這一套。

在這樣的體驗氛圍下,也充分地說明了品牌體驗基本概念的表面邏輯,品牌體驗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行為過程,是通過令人耳目一新的品牌標識,鮮明的品牌個性、豐富的品牌聯想、充滿激情的品牌活動來讓消費者體驗到“快樂”、“酷”、“爽”,從而與品牌建立起強有力的關系,達到高度的品牌忠誠。(來自百度百科)

在這個概念的影響下,當下很多品牌都在追逐和比拼在品牌體驗方面的優勢。

但是,可能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東西。

體驗本身就是一種消費者內心感受的反饋,而品牌體驗更是在往消費者的心中植入對品牌的信任和依賴,是需要品牌從情感和關系上來重點維護的。

至于消費者的感覺、思維和行為,都是可以通過品牌的營銷手段和口碑傳播來實現的。

所以,要想通過品牌體驗來抓住消費者的心智,就需要運用情感來維系一種長久的關系,而在這樣的情感背后,是文化,是一致的文化認知和價值觀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