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袁隆平爺爺養了一只貓,取名叫“花花”。袁老去世后,“花花”會趴在袁老家的沙發上,似乎在等著爺爺回家;也會到曾經和袁老一起走過的路邊停留,似乎在回憶著和爺爺曾經的過往;也會跑到稻田里打滾、曬太陽。

“花花”長大了,水稻產量也屢創新高,袁老的禾下乘涼夢正在一步步實現!

還記得袁老去世時,全國人們刷滿屏的哀悼。

花花

神農洞里種下的理想之種!

1936年秋天,袁隆平的母親華靜帶孩子們游覽距離漢口不遠的神農祠。正值秋收,來神農祠祭拜的人絡繹不絕。袁隆平不解地問母親,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祭拜神農呢?

母親告訴他:“我們吃的糧食都是當年神農氏教人們種出來。相傳在5000年以前,神農氏創耕耘、植五谷、馴禽獸、嘗百草,深受后人敬仰愛戴!”

看著來往祭拜的人群,聽著母親的話語,袁隆平不禁向神農塑像恭敬地三鞠躬。此時,在他幼小的心理,就深深地記下了民生的疾苦和糧食的重要。

成功,要懂得節制欲望!

有一只胖狐貍,覓食的時候,聽見一群雞的叫聲,聰明的狐貍終于找到了洞口,它貪婪地吃光了所有的小雞,想要離開之后發現洞口太小,自己被卡在洞口,真的叫有來無回了。

后來狐貍愣是把自己餓了5天,讓自己比來之前還要瘦,在十分饑餓的狀態下逃出了洞口。

逃出洞口后,那只狐貍還是原來的那只饑餓的狐貍。

這個故事是袁老母親曾經講給他聽的故事,他的母親在告訴他:人要不能貪婪,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

其實在袁老在成名后,很多國內外公司都看到雜交水稻背后隱藏的驚人的財富力量,紛紛登門找他合作。如果袁隆平在那個時候選擇下海的話,也許會是另一個首富之身影了。

有個詞叫“無欲則剛”,簡單的四個字,卻很少人能真正懂得其中的奧義。

袁老一生樸素,只專心做好一件事,并在其中找尋人生的真諦與價值。我想,相比他的成功和收獲,這種精神,更加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