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在搞什么陰謀?借唄“分家”,螞蟻集團整改觸達“核心區”
出品|虎嗅金融組
作者|周舟
頭圖|視覺中國
花唄改完,借唄改。自去年上市暫停后,螞蟻集團在整改的路上步履不停,已然觸達“核心區”。
11月7日,有網友發現,自己支付寶中的“借唄”更名為“信用貸”。這也是繼9月份“花唄將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統”后,支付寶在貸款合規方面的又一大動作。
花唄借唄,是螞蟻集團的核心業務之一。據螞蟻招股書顯示,花唄和借唄皆為消費信貸產品,約5億用戶使用花唄借唄。他們的業務規模也十分驚人,截止2023年6月,就達到1萬7千億元。
螞蟻集團2023年招股書
如此巨額的財富和海量的數據,也獲得了監管的極大重視。2023年11月2日晚,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網貸新規)。
網貸新規的發布,吹響了螞蟻整改的號角,距今恰好一年。
借唄“分家”,影響用戶體驗嗎?
虎嗅發現大部分的支付寶用戶界面中的“借唄”,仍然顯示“借唄”,只有少數用戶變為“信用貸”。
圖片來源:支付寶頁面
這和此前螞蟻集團一貫的做事風格相近,先小范圍、多頻次試點,然后再大規模推廣。比如“花唄上征信”這件事,早在2023年螞蟻集團就開始讓部分用戶先接入央行征信系統,2023年加速推廣,直至今年才成功將大部分用戶以“產品升級”的方式接入央行征信系統。
不管是“借唄”,還是“信用貸”,用戶目前都可以在顯著位置看到給你貸款的金融機構。
雖然給用戶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不一樣,比如有的用戶顯示的是浦發銀行,有的是南京銀行,但是他們利息仍保持不變。借唄表示:在品牌隔離過程中,用戶的服務體驗不會受到影響,開通、查賬、計息、借還款等核心流程不會發生變化。
唯一有顯著變化的,是“借唄”將由螞蟻消費金融公司提供,而銀行等金融機構獨立提供的信貸服務則會在“信用貸”頁面展示。
此前,無論是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還是螞蟻金服本身提供的貸款,都歸為“借唄”。這次“分家”,是為了讓信貸服務的底層實施“穿透”,有利于監管機構、金融消費者更好地了解服務背后的實際提供方。這避免了品牌混同,有利于銀行、螞蟻集團理清各自的權責。
而對于消費者來講,大致有兩個影響。一個是在用戶體驗上,用戶可以知道貸款來源于哪家金融機構,自己的信息被哪家金融機構獲取,用戶的知情權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面,用戶的征信記錄,不再由螞蟻上報,而是由為用戶服務的金融機構繼續上報。
銀保監會非銀部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按照整改方案,螞蟻集團應在螞蟻消費金融公司開業6個月內完成“花唄”“借唄”的品牌整改工作。整改完成后,“花唄”“借唄”將成為螞蟻消費金融公司的專屬消費信貸產品,其他金融機構借助螞蟻集團提供的數據信息所發放的消費信貸,不再標掛“花唄”“借唄”名稱。
據悉,螞蟻消費金融公司于今年6月3日開業,這意味著“花唄”、“借唄”的品牌整改已經進入倒計時。
螞蟻集團整改,進入“最后時刻”
2023年11月2日晚,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網貸新規。之后,在今年4月12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管理這四部門再次聯合約談螞蟻集團,公布整改方案。
整改內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糾正支付業務不正當競爭行為,在支付方式上給消費者更多選擇權,斷開支付寶與“花唄”“借唄”等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糾正在支付鏈路中嵌套信貸業務等違規行為。二是打破信息壟斷,嚴格落實《征信業管理條例》要求,依法持牌經營個人征信業務,遵循“合法、最低、必要”原則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保障個人和國家信息安全。三是螞蟻集團整體申設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全部納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監管,健全風險隔離措施,規范關聯交易。四是嚴格落實審慎監管要求,完善公司治理,認真整改違規信貸、保險、理財等金融活動,控制高杠桿和風險傳染。五是管控重要基金產品流動性風險,主動壓降余額寶余額。
整改方案出臺后,螞蟻集團實際上已經根據上述五個方面進行了合規上的操作。
針對上述第二點,螞蟻集團在2023年9月,與多家公司合資成立征信公司,成為國內第三家個人征信公司。
針對上述第三點,螞蟻集團于2023年6月,成立螞蟻消費金融公司并獲準開業,花唄和借唄從螞蟻集團剝離進入新公司,金融業務全部納入監管。
針對上述第四點,螞蟻集團于2023年10月,將注冊資本由237.8億元,增至35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螞蟻集團的信貸業務杠桿倍數達到60倍,隨著注冊資本的增加,降低了高杠桿和風險傳染,也相應讓螞蟻的資本回報率走低,回落到正常水準。
目前,螞蟻集團的整改只剩最后兩步:一個是壓降余額寶余額;一個是斷開支付寶與“花唄”“借唄”等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
業內人士更關注螞蟻如何斷開支付寶與“花唄”“借唄”等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
而解決完這兩個問題后,螞蟻將完成整改。在經歷了一年的“整改”后,它或許也將步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