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正在偷偷屠殺無數“中間商”!
習慣中國傳統銷售渠道的人們,大都覺得拼多多上的價格低得匪夷所思。
比如200多塊的掃地機器人:
再比如9塊9的紙巾:
因此,拼多多被看做是消費降級的象征,并被強行貼上諸多標簽,比如五環外、山寨貨等等,不一而足。
實際上,這可能是一種刻板印象。曾經,我也一度被一篇拼多多山寨貨的逗趣文洗腦,但冷靜下來分析,就會發現那并不是全部事實。
拼多多之所以有2000億的市值,之所以一出生就改變了中國電商格局,恰好回擊了它的商業模式帶給社會的價值遠不是人們心目中的山寨平臺那么簡單。
拼多多在干的事情,很可能在顛覆中國傳統制造業的模式,并悄然引發一場商業大洗牌。
我們以上面的掃地機器人為例,同樣功能的產品,惠而浦的到手價是2199元,飛利浦親民一點,但是也要1399元。
而拼多多上的家衛士,僅需287元。
這三款掃地機器人可謂是大同小異。
說“大同”,是因為它們都是一個娘胎里出來的,都由石家莊賢聚實業有限公司生產。
說“小異”,它們唯一的區別就在于惠而浦和飛利浦是代工產品,貼了個洋標簽,而家衛士是賢聚實業的自有品牌,貼的是國產標。
正是這微末區別,造成了“本地和尚”與“外來和尚”在價格上、知名度上的天壤之別——家衛士僅有惠而浦的七分之一。
我們再看看拼多多上9塊9的紙巾。
看到這個比白菜還白菜的價格,我們潛意識里都會冷笑一句:又一個山寨貨!因為這完全不符合我們在超市里看到的紙巾價格。
但殘酷的現實是這又是一家給明星品牌做代工的廠家,我們日常用到的一二線紙巾品牌,很多都是出自這個絲飄紙廠之手。
由于飽受品牌商的壓價,絲飄一直在溫飽線上掙扎,2017年,這一家做紙的良心廠子差一點倒閉了。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我們隨隨便便都能舉出一茬來:
安徽鳳陽的德力玻璃廠,主要給國際一線品牌做代工貼牌,宜家、沃爾瑪、麥德龍,還有百事、麥當勞的熱門玻璃杯,都是由它設計制造的。掌握主動權的品牌將玻璃杯的出廠價壓到了一到兩塊錢,換了個logo后售價輕松翻了10倍。
還有的品牌商,拿著德力的產品過一遍保稅區就成了進口貨,價格更是高得令人咂舌。
石家莊佛山的新寶電器,是全球最大的小家電代工廠,它有6款產品在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10%,其中咖啡機和面包機更擁有絕對統治力,全世界每賣出10臺咖啡機,就有3臺是新寶生產的。
但是這個神一樣的工廠,卻不會經營自家的產品,它曾經造了一個品牌,價格不到代工品牌的30%,卻找不到銷售渠道。
浙江慈溪的三禾廚具,代表了長三角的尖端制造力量,專利和技術冠絕全球,但卻一直給德國的雙立人、法國的LE CREUSET、日子的膳魔師做代工。在歐美,拿著它貼牌的產品牢牢占據著中高端市場,隨便一件都能賣出幾百幾千,但三禾自己卻不溫不火。
很多人都以為“一分錢一分貨”,實際上這是制造業的一個巨大謊言,說白了,這就是掌握話語權的中間商對消費者洗腦的萬精油。
你無法想象,這中間的利潤有多么恐怖,只能說隔行如隔山,行業限制了大家的想象力。
10多年前,平衡車剛進入中國的時候,價格賣到了70萬一輛,堪比一部寶馬5系,你相信嗎?
大約在2005年,荷蘭人就發明了平衡車,因為市場狹小,每一個零部件都要定制,最后造出來售價高達8萬美元,只有少量富人玩得起。
沒過多久,這家荷蘭公司就倒閉了,平衡車的專利幾經倒手,2021年落到了雷軍的手里。沒過多久,小米2000塊的平衡車出世了,而如今在拼多多上,正經品牌的平衡車僅賣300多塊。
10多年時間,從70萬到300多塊,2000倍的差距,外國人覺得不可能的事件,在中國人手上化為了可能,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如此夸張的差距,背后是整個產業鏈的全面成本優勢。
在國外,這也貴、那也貴,一環一環疊加,最終導致產品價格高得不可思議。所以,我們看到英國建了一條300公里的高鐵,耗資9200億,整整是中國的20倍!
而在中國,人力便宜、材料便宜,一環一環減少,帶動了產品價格匪夷所思的低。
說了這么多,其實我想表達的是,在中國強大的制造體系下,產品的價格本來非常低,低得無法想象。但無數的品牌商與中間商通過掌握渠道優勢和層層經銷體系,將產品價格生生推高了數倍,甚至10倍以上。
這難道不是社會運行效率低下的表現嗎?
所以一種打掉中間商的商業模式,將產品直接從工廠遞到消費者面前,變得非常具有社會價值。
而這正是拼多多正在干的。
它專門去找那些沒有名氣的優質制造企業,和他們一起從零做起打造新品牌,沒有經銷商、沒有營銷費、極低流量費,徹底干掉了中間商賺差價的一環,讓產品的價格再次回歸到制造業的初始階段。
我們上面說到的絲飄紙巾,當年差一點倒閉,進駐拼多多后,靠著優質低價的產品競爭力,它很快打開了銷售通道,每一件銷量都是10萬+。
2021年,絲飄銷售額突破3.5億,產品賣到了中國每一個縣市,生產線從3條擴充到了27條自動化生產線。
有一次,一個商家進了一大批紙巾運到越南去賣,越賣越好,結果意外成了越南的明星產品。
還有那個德力玻璃,今年1月剛進拼多多,當月就賣掉了15萬只玻璃杯,終于不用再給老外打工了。而三禾、新寶、家衛士,也都舉起了反攻的旗子。
我們看到,拼多多的背后,實際上是中國制造業整體邁向舞臺中央的進擊。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拼多多開啟這種工廠-消費者的C2M模式后,有多達6000家優質廠商報名,萬箭齊發,踏上了從零到10再到100的品牌征途。
中國制造業經過幾十年的厚積薄發,早已具備自己的實力,它們決不應淪為中間商、洋品牌的“血汗工廠”,在微薄利潤的繭房里做溫水之蛙。
只有崛起才有明天,只有自強才能掌控自己命運,我們希望中國制造業奪回主場,撐起中國創造的明天!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